阳明心学

2024-09-15
如何突破情绪化?
如何应对工作中的负面情绪,文章强调接纳而非对抗的重要性。通过“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暂时与不好的情绪共处,找到合适的契机去除这些情绪。阳明先生提出的“惟当利害”原则指出,在面临重大利益得失时,内心的真实情绪和习性会显现出来,这时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傲慢之心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建议通过反思和内在努力来消除这种心态,从而使内心更加明亮,减少负面情绪。
2024-09-15
阳明心学中,关于领导力的五点启示
通过阳明心学的故事和教义,强调领导力的核心在于面对挑战的勇气、危机中的担当、保持良知的清澈以及至诚之心。真正的领导者应超越个人利益,关注大局,通过自我修养和内省激发潜力,引领团队和企业实现成功。
2024-09-15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复制人才梯队?
文章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和企业的重要性,指出人才是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通过学习中华经典和实践“知行合一”,企业可以提升员工的认知和行动力,构建有效的人才梯队,确保持续发展。IBM的案例展示了通过岗位轮换等实践培养领导者的方法,强调了实践中成长的重要性。
2024-09-15
无可奈何的时候,如何才能心安理得?
在面对无可奈何的事情时,应放下抱怨和焦虑,尽最大努力在给定的边界内做到最好。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宽广到容纳误解和伤害,关键在于掌控自己的心,追求心安理得。如此,我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2024-09-08
起心动念不同,两种选择,两种人生
人们处理问题时内心常见的两种声音——小我(懒惰、满足于现状)和大我(追求卓越、不满足)。通过一个故事,展示了人们对待不同情况时的心态差异及其原因。文章指出,要唤醒内心的“大我”,成为更高层面的人,需要不断练习和去除心中的负面知见,从而实现心灵的跃升和人生的主宰。
2024-09-08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人,一个坏人
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经典如阳明心学和《道德经》,许多人认识到人心中既有代表私欲和不良习惯的“小我”,也有象征良知和美好品质的“大我”。转换视角和心态,唤醒内在的“大我”,即可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幸福,解决人际问题,并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幸福是心灵深处的基石,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善良的念头,人们可以与幸福常在。
2024-09-08
经典中讲的“大我”究竟是什么?
大我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状态,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美好品质。大我的实现不仅限于特定的无私奉献形式,而是可以通过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和决定来体现,如对工作的热爱、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此外,要实现大我,关键在于立志并清除内心的小我,即自我中心的欲望和想法,让内心的光芒照亮人生路途。
2024-09-06
为什么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 会“以己度人”?
企业家在与客户交往时常见的交易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源于“以己度人”的心理习惯,即将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导致对他人的误解和关系的疏远。,要突破这种对立的思维方式,需要认识到人心的本质是“大我”,即内在的良知和宽广的胸怀。通过唤醒和相信内心的“大我”,可以改善与人的关系,拓宽生命的舞台。
2024-09-06
阳明心学十句经典语句,触动人心
文章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真实知识与行动的不可分割性。通过阳明先生的故事和教导,展示了如何通过内省和实践来达到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同时,强调了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心态调整,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自我修炼来精炼个人品德。还讨论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内心的成长和良知的觉醒。
2024-09-06
十句《素书》忠告,掌握成事心法
《素书》中的十句忠告深刻指导我们如何通过知足、至诚、博谋、修德等方式,实现人生的吉祥和成功。这些忠告强调内心的自我修炼和对规律的顺应,以及通过减少欲望、纠正错误观念和增强自信来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这些经典智慧不仅帮助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还激励我们为未来的挑战积蓄力量。
2024-08-29
一个机制,好好成长:日行一善
如何通过实践“日行一善”的机制来巩固和加深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后的个人成长,特别是提升对他人的爱。一位企业家通过引导员工每天树立并分享一个利他的念头(善念)和行为(善行),不仅改变了团队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也提升了员工的生活与工作意义。真正的“日行一善”不仅是做善事,更重要的是心怀善念,并通过记录、结对子、分享等方式来激励和监督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内心的成长和提升个人修养。这一过程要求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以突破自我并实现持续的个人发展。
2024-08-29
为什么要深度思考?
年轻人虽忙于各类学习和社交活动,却可能忽略了战略性的深入思考,这可能导致失去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解决方案的探索。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现代人在碎片信息泛滥的环境下,如何逐渐丧失了深度思考的机会,并提出了通过深度思考来超越表面层次,解决更深层次问题的重要性。
2024-08-29
为什么尊重他人,是一种很高的格局境界
真正的尊重不仅体现在对待地位高的人时,更重要的是对普通人也能展现出同样的敬意。尊重源于内心的格局和境界,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尊重他人不仅是态度问题,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美德。尊重他人首先要从自尊做起,即相信并尊重自己内在的潜力和良知,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他人。
2024-08-29
看清人性,不陷入“爱客户”的误区
企业家在商业合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爱客户”的原则。虽然爱客户重要,但也需要结合商业实际,明确责任和条款来保护自己免受利用。看清人性的重要性,并借用阳明心学的思想,提醒企业家应同时具备信任和审慎,避免轻信他人而受损。在更高层次上,通过激发大我而非小我来解决问题,实现与客户的共赢。
2024-08-29
“岩中花树” :高质量的客户,从哪里来?
如何通过自我反省和内在成长来吸引和应对高质量客户。在面对困难客户时,常见的反应是烦恼和抱怨,但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反求诸己,通过阳明心学的教导来审视自身行为和心态。要直面问题、看到问题本质,并树立正确的观念,将客户视为希望我们好的人。这种内在的转变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还能促进企业转型和升级,从而吸引高质量的客户。
2024-08-25
38天擒宁王,阳明先生的心法到底是什么?
1568年明穆宗隆庆皇帝对阳明先生的追赠和表彰,以及阳明先生在1519年如何以智慧和勇气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阳明先生利用心理战术、疑兵计策和迅速行动,仅用38天就成功平息了叛乱,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此外,阳明先生还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面对谣言和构陷保持无怨无悔的态度,彰显了其“良知”哲学的实践。
2024-08-25
阳明先生给父亲的家书会写什么?
阳明先生在1512年写给父亲的一封书信,表达了对父亲健康的关心和对国事家事的牵挂。信中,阳明先生劝父拒绝不必要的财产以减轻子孙负担,关注弟弟们的教育和心灵成长,体现了其深厚的孝心和家庭教育理念。同时,通过谈论国事,展现了他作为臣子的责任感与担忧。这封书信不仅反映了阳明先生的家庭情感,也展示了他对教育、财产及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
2024-08-25
加法还是减法?| 学习经典的方法
学习中华经典的意义,真正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通过去除内心的错误认知和贪欲来达到心灵的纯粹。阳明先生的观点“圣人不贵前知”强调了在面对现实变化时,内心的正知正见比预知未来更重要。通过学习,我们应追求内心的纯净和对规律的把握,这样智慧和正确的行动将自然产生。
2024-08-25
"成长的三种力量:资源、能力、价值观 "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焦虑问题。焦虑源于内心的错误认知,这些认知往往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要减少焦虑,首先需清除这些错误的认知,方法是远离不靠谱的人和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应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能力、最后考虑资源。这一过程有助于减少焦虑,坦然面对生活。
2024-08-25
为善最乐,阳明心学《寄诸用明书》
诸用明,阳明先生之妻弟,才华横溢且乐善好施。他追求的人生境界是“为善最乐”,不急功近利,而是注重培养子女和乡里青年的心灵品质。阳明先生在《寄诸用明书》中强调年轻人应厚积薄发,不应过早追求功名。诸用明遵循这一理念,其子最终取得举人成就,验证了为善之道的价值。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