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与希望之源:《道德经》中的七大智慧战略
北京四部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白立新在“信心与希望”中小企业3.0战略创新论坛上简要阐释了七个基于《道德经》的战略,旨在通过深层次的知行合一,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融入企业文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这些战略包括顺势而为的无为战略、发现本质的无用战略、处众人之所恶的不争战略、反其道而行之的不仁战略、建立良善能量场的橐龠战略、回归商业和产品本质的归根战略,以及顺应客户内心渴望的自然战略。这些战略不仅体现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而且强调了企业应从内心深处生发正确的认知,以自然的方式激发员工的良知与善,推动企业自然而然地取得战略创新和成功。
战略1:
无为战略——不见可欲
《道德经》讲:“为无为,则无不治。”
首先我们要区分有为战略与无为战略。有为战略,就是找到路径、实现突围、占领高地,简单地讲,叫“突围并占领高地”。这是我们在竞争当中必不可少的功夫。
而无为战略,就是更高层面的顺势而下的战略。它的基本逻辑是:发现瓶颈,移走障碍,顺势而下。
就像划船,我们登上这艘船,然后顺流而下,只需要付出很少的力量,甚至都不用划桨,河流就会将我们带向远方。这就叫无为战略,这就叫顺势而为。
在实践中,有一家服务型企业,在明白了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差别之后,他说:“我们要成为雪中送炭的人,一生当中有机会为他人雪中送炭,这是我们的荣耀。”
想想看,在冰天雪地之中,客户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我们有幸拥有这样一份方案,为什么不可以把手中的热炭送给冰天雪地中的人们呢?有机会雪中送炭,是我们生命的荣耀啊!
但是,我们还要让客户参与进来。让客户做什么呢?
让客户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不会拒绝锦上添花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真切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雪中送炭、苦活累活的事情,我们全力以赴,但是同时,我们要把锦上添花的机会让给客户,让客户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让客户有机会种下良善的种子,让客户和我们成为一家人。
战略2:
无用战略——以无为用
无用战略,就是做一些在别人看来没有用的事情。《道德经》讲,“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凿出来的一个窑洞,之所以可以作为我们的居室,正是因为它是空的、是无,才可以为我们所用。
所以,以无为用,无用乃为大用。一无才能生万有,这就是无中生有的战略。
有一家技术型企业,他们明白了这样一句话:“技术应该为百姓幸福服务。”此前,他们在技术领域投资了许多人力物力,目的就是和同行比个高低。可他们恰恰忘记了,技术本质上应该是为百姓的幸福服务。应该从百姓的视角,而不是从技术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当他们明白这一点后,他们拥有了一份战略定力。他们继续投资于技术,但不再是单纯地与人比拼,他们要和别人比的是“三年之后见”——三年之后,看谁能够理解百姓、拥抱百姓,看谁的双脚仍然能踩在大地上,而非已灰飞烟灭。
所以,这就是无用战略。看起来无用,恰恰是有大用。找到了本质,企业就找到了立身之本。
战略3:
不争战略——处众人之所恶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争战略,就是处众人之所恶。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恰恰是道之所在。
在3.0战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客户迫切渴望、同行又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什么?
找到这些事,然后,去探寻这些同行所不愿做的事背后的起心动念,这些起心动念的空白处,就是我们阔步前行的地方。
上善若水,水随方就圆,它讲的不仅仅是柔,更是柔能克刚。所以,上善若水的本质是成为百谷之王,它是真正的王者战略。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有一家代工企业,多年来一直心怀不甘,自己那么多该做的事全做了,为什么不能有自己C端的品牌呢?所以,一直在代工和C端品牌之间犹疑。
犹疑的结果,就是客户生起了疑惑,担心他们随时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这家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前进三步、退后两步。
后来,企业家明白了处众人之所恶的道理,他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上善若水,那自己就应该成为那个托起大家的人。所以,他坚定地立志:要把代工做好、做到极致。
他说:“大地托起泰山,大海汇聚百川,我要成为那个成就100个小众品牌的企业,我要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坚实的平台,投资、推动、促进、成就100个小众品牌。你可以把所有的产品设计、生产、物流、运输乃至于配送统统交给我,我以人格担保,我绝不介入你的生意,我就是把各位高高地托起,我可以成就100位创业者。”
这难道不是王者战略吗?我们想象一座金字塔,底下第一层是你搭建的,随后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最后你把你的客户高高地托起,他们在金字塔的塔尖上。
对于金字塔而言,作出最大贡献、因而具有最大话语权的,是搭建了金字塔的人;因而,最有机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也是这样的人,这就叫不争战略。
战略4:
不仁战略——反其道而行之
《道德经》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理解这个“不仁”。何谓不仁呢?就是没有分辨的一视同仁。
就像母亲对于孩子的那份无私的爱,母亲不以奉献为奉献,母亲的爱,无所不在,道法自然。天地之道也是如此,天地无私,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天地万物,万物都得到阳光的滋养而生长。
所以,固然也有一些不仁之人,是害人害己的不仁,但真正的不仁,是大仁。
有这样一家公司,他们的企业价值观是这样四个词:沟通、尊重、诚信、卓越。相信许多企业家同仁都会愿意把其中一到两个词拿过来,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倘若真的遵照这样的价值观,依道而行,我们的企业一定能做好。
这家企业,的确也曾是一家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然而现在,这家企业已经不复存在,甚至董事长已坐进了监牢。
为什么呢?因为,这家企业表面上讲的是沟通、尊重、诚信、卓越,背后做的却是欺骗、欺诈,直至最后彻底崩盘。
这家企业确实优秀,以至于成为世界500强,但这家企业真正的认知,和沟通、尊重、诚信、卓越这四个词背道而驰。
所以,我们到底会遵循什么?我们会依据怎样的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呢?本质上,是基于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知,而不是写出来挂在墙上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如果那个价值观是真的,毫无疑问,就会具有力量。但如果它并非我们内心深处的真知,它非但没有力量,还可能害人害己。所以,这七条战略,本质上就是让我们自己从内心深处生起正确的认知。
战略5:
橐龠战略——良善能量场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就是一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稍微一动的话,它又能够有所变化,就像风箱一样,这就叫“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我们每个企业和自己客户所建立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可以是良善的能量场,也可以是不良善的能量场。
比如,许多人花很多时间浏览网络上低质量的内容,有人说:“不是他们喜欢低质量的内容,而是无力抵抗。”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供低质量内容的人,就与他的客户建立了不良善的关系,形成了不良善的能量场。
再比如,有这样一家企业,他们的产品是面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这位企业家将这些留守儿童称为“远方的孩子”,这些孩子奔跑于天地之间,可以自由自在地和身边的小猫小狗打交道,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事物,自在地成长。
这样的孩子,其实拥有一份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不平凡的童年。
因此,这位企业家认为,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是要给予同情和怜悯,而是要给予鼓励,鼓励他们创造与奉献,这样可以让这些孩子富有自信。
为此,这个企业家做了许多事,比如给“远方的孩子”出题,让他们凭着自己在黑山白水之间自然生成的灵感,把发自内心的感受用图画的语言表达出来。
孩子表达出来的图画,最终成为了这家企业产品创作的一份源泉。
如此,这家企业不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给家长、让孩子拿到产品,而是发现孩子的潜能,给孩子机会创造与奉献,从内心深处激发孩子的良知与善。因而,这位企业家就与孩子建立了良善的能量场。
这就是橐龠战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企业经营者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有意识地与客户建立良善的能量场。
战略6:
归根战略——回归大道
《道德经》讲“致虚极,守静笃”,就是回归大道的功夫,最终是要“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回到我们每个人的天命,找到我们人生的使命,然后全力以赴,依道而行。
那么,经营企业,如何依道而行呢?
首先,要回归商业逻辑的原点。
商业逻辑的原点,就是价值对等。永远不要做伤害客户的事情,因为伤害他人必定伤害自己,即便其中有时间差和空间差,但这个根本的逻辑是不变的。
其次,回归做好产品的本质。
再好的经营理念都需要产品表达出来,回归好产品,就是用真材料、笨功夫做好产品。
一位做面食类产品的企业家,他认识到“面的本质是面”。我们说,越靠近真理的道理越简单,越靠近真理的道理越难以领会和理解。这六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这位企业家真诚、深切地意识到:今天我们不管做的是一碗面条,还是一张面饼,或是一个馒头,面食的本质就是做好这份面,而不是额外添加有助于增加味道或改善颜色的、老百姓不需要的东西。
所以,回归到面的本质,就是做一碗老百姓需要的好面,也许这碗面看起来不那么光鲜,但是能够真正地利益他人。
一旦回到商业逻辑的原点,一旦回到企业经营使命的初心,所有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不需要战略的战略,才是归根战略,才是回归大道的战略。
战略7:
自然战略——道法自然
《道德经》讲:“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自然战略,就是要洞察到客户内心的渴望,激扬人性当中的良知与善,并且顺其自然。
有一家做鞋服的企业,他们讲,在同行业里,比如一家高档西装店,服务员经常会告诉或暗示你,你穿上这样的西装会变得更自信。
这么说确实没错,一件高品质的西装确实可以使我们形象更好。但是,如果你将自信托付给这一套西装,那么换上较差的衣服后,你的自信是否就会随之消失呢?
基于一套西服暂时建立起来的信心,是不可靠的。这种源于外物的“自信”,不是真正的自信,最多叫“他信”。
真正的信心,源于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
所以,这家做鞋服的企业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说:“我们做出来的这双鞋子,是为了帮您多干活、干好活,干苦活、干累活,因为这样的人才值得尊重。今天我们的鞋子和衣服,就是要为您助力,让您成为更好的这样的人。”
所以,他们不是说穿上我的鞋子你会更自信,而是说,我的衣服和鞋子是帮助你,激发你自己内心更大的良善,让你可以多干活,干别人不干的苦活累活,若能如此,我们为你点赞,向你致敬!
这就叫激发大我,这就叫点燃人们心中的良知与善。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法自然,自然而然,这样的战略,一定充满力量。
以上就是我们对源于《道德经》的这样七个战略的简要阐述。这些战略背后,其实都没有脱离阳明先生所讲的知行合一的本质,就是有真知才有真行。而最大的真知,就是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企业使命,将人民至上作为企业哲学。
有真知,必然有真行;有了知上的突破,行上会自然跟进。所以,这才是在根本上用功、在源头上用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战略创新便会自然而来。
心得:
无为战略:强调顺势而为,通过发现并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来达成目标,而不是强行改变现状。这教导企业家要善于观察、发现机会,并利用已有的力量去实现目标。
无用战略:鼓励看到事物的本质和潜能,利用看似无用的资源的潜力。这启发企业家开拓思维,创新利用手头的资源,找到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
不争战略:倡导在竞争中寻找独特的定位,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这教会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避免正面冲突,而是通过提供独特价值取得胜利。
不仁战略:实际上是超越常规的善良,追求更高层次的公正和平等。这挑战企业家超越表面的善意,实践深层次的、可能不被理解的原则和公平。
橐龠战略:关于建立良善的能量场,与客户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这启示企业家重视与客户的关系,通过正向互动创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和客户忠诚度。
归根战略:强调回归到事物的本质,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和价值。这提醒企业家不忘初心,坚持商业的基本道德和价值创造。
自然战略:提倡顺应自然的法则,激发客户内心的良知与善。这教导企业家尊重自然规律,以真诚和善良的产品及服务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