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飘世界·同品一佳茗”——“茶之道”国际峰会暨“寻找中国好茶”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

  2025-05-22

在第六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为共同探寻茶文化、茶美学和茶科技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数字化浪潮中茶产业的升级密码,5月20日,以“茶香飘世界·同品一佳茗”为主题的“茶之道”国际峰会暨“寻找中国好茶”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发展中心、新华网文化产业中心、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CA、新华金典供应链有限公司、国茶优品(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来自中国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等政府相关领导;巴基斯坦、阿拉伯国家联盟、摩尔多瓦等各国驻华使节;欧洲自然科学院、法国茶叶协会、中国茶业流通协会、中国工笔画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专家学者;以及茶产业相关企业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据统计,本次活动与会者超200余人,覆盖20多个国家。同时,本次活动在新华网、润泽园APP、润泽园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300万。


640-1.png

活动现场


01 以茶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2025年,是“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理论的第5年。从茶文化出海到AI智能化实验,从茶叶标准推进到国际品牌突围,中国茶在“三茶”统筹发展指引下,跑出了转型升级的加速度。随着茶叶的消费受众持续扩大,茶产业的影响力与赛道广度不断延展……被时代重塑的中国茶,如何继续呈现新面貌?


作为活动主办及协办方,新华网、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国教科文UCA、润泽园教育的相关代表在活动伊始带来了精彩致辞与观点。新华网文化产业中心总经理段世文表示,茶产业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重要产业之一,新华网长期关注、记录、见证其发展,未来也将继续发挥媒体优势、智库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持续探索茶文化传承、茶产业创新、茶科技赋能、茶美学表达的方式和维度。


640-2.png

新华网文化产业中心总经理段世文


作为中华茶文化大使、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董晓欣介绍了过去五年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发展中心以茶为媒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董晓欣表示,未来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发展中心将继续以国际茶日为纽带,构建全球茶文化协作网络,推动茶产业的跨国、跨文化的深度融合,将国际茶日打造成彰显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互鉴的世界级文化IP,并以科技赋能,书写“三茶”统筹的新样板。


640-3.jpg中华茶文化大使、中国茶美学与茶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董晓欣


联合国教科文UCA直属协会会长玛赫耶塔·邦泽维(Marietta Bantchev)则表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茶文化成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它跨越国界,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玛赫耶塔·邦泽维还提到,茶产业的发展仍任重道远。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与交流。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茶农的生计与茶园的生态环境,确保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40-5.png联合国教科文UCA直属协会会长玛赫耶塔·邦泽维


在《茶亦载道:天人合一,万象归和》的主题演讲中,全联女企业家商会常务理事、润泽园教育青年讲师殷宇佳结合道家和儒家思想探讨了茶文化的深远意义。殷宇佳认为,茶源于自然、链接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还是儒家的“天地万物为一体”,其精髓都体现在“一”。“一”代表和平,茶文化正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和平基因的体现。通过茶,我们可以传递和平与友谊,促进世界的和谐与共荣。


640-6.png全联女企业家商会常务理事、润泽园教育青年讲师殷宇佳


02 政企学研携手并进,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树起源中心和原产地,是全球茶树基因之最为丰富的地区。而中国的茶产业中心,则是云南。在本次活动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介绍了云南的茶树资源、茶叶历史和茶产品(如滇红茶、大叶茶、白茶等)和云南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竞争力。


640-7.png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


另一方面,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质量安全不仅关系着消费者的健康,也影响着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茶叶质量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原副主任寇建平在《我国茶叶当前质量安全形势与任务》主题演讲中介绍,尽管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但当前茶叶生产面临的几大挑战: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效率偏低、品牌化程度低、茶代品对传统茶叶发展空间造成挤压、饮茶的基础人群正在减少等。寇建平认为,只有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从“茶叶大国”向“茶叶强国”迈进。


640-9.png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原副主任寇建平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在以《AI模型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中提到,AI模型依托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可帮助消费者喝上健康、有地方风味、适合自己体质与口感以及高性价比的茶。孙若风还表示,AI模型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如促进茶产业的三产(种植、加工、销售与服务)融合和茶文旅融合。未来,我们还能在茶产业分别发挥大模型、行业模型和垂直模型的作用。


640-10.png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


为了更好地利用AI模型促进“三茶”统筹发展,本次活动发布了“三茶统筹”AI大模型战略。


640-14.png

左一发布嘉宾为润泽园教育核心讲师郭红波


关于如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家们也结合自身实践进行了分享。香港易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晓食品(衢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丁结合公司旗下易晓茶在茶产业的深耕与实践,探讨了茶文化、茶科技、茶产品的“三茶”融合。


王一丁表示,如何在传承茶文化的同时,创新表达形式,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如何进一步提高茶科技的应用水平,解决技术落地和人才短缺问题;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都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640-15.png香港易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晓食品(衢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丁


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副会长、日春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启灿则介绍了日春股份积极践行“三茶”统筹战略的经验。他提到,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日春股份将继续以产业筑基、科技赋能、文化铸魂,为茶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640-16.png

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副会长、日春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启灿


03 短剧、歌曲、直播齐上阵,助力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饮品,也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以《茶和天下:变革世界的中西茶传播、茶交流与茶文化》为主题,对茶文化进行了溯源,并总结了茶文化从中国到欧洲的传播链路,以及中国茶文化给欧洲带来的生活美学影响。


在金元浦看来,中欧茶文化的交流史,既是物质与精神的交换史,也是两大文明在碰撞中重构自身认同的过程。从丝绸之路上的一箱箱茶叶,到今日世界茶桌上的美学对话,茶始终是连接东西方的“绿色黄金”,见证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640-17.png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


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何助力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以“茶·人在草木间,和合共生”为主题的《国际会客厅》圆桌对话中,主持人新华网副总裁刘加文,与嘉宾联合国教科文UCA直属协会会长玛赫耶塔·邦泽维(Marietta Bantchev);法国茶叶协会会长杰里米·塔门(Jeremy Tamen);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艾哈迈德·穆斯塔法·法赫米(Ahmed Mustafa Fahmy Hafez );中华茶文化大使茶美学与茶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董晓欣;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协会名誉副会长何家英;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汗·穆罕默德·瓦齐尔(Khan Muhammad Wazir)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他们还探讨了茶与自然的联系、茶产业如何在技术进步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等议题。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文化是修心的文化,而茶是人类与自然万物产生连接的载体。中国的名茶和茶文化,则作为桥梁促进了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


640-18-.jpg

(圆桌对话)


为了寻找“走向世界的中国好茶”,2024年9月,“寻找中国好茶”三年行动计划首站在云南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发布了“寻找中国好茶”三年行动计划的首批中国好茶,包括日春股份的岩茶、大经茶庄的茉莉花茶、华彩茗章的班章老树茶和冰岛老树茶等。


640-19.png

(“寻找中国好茶”成果发布)


为助力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本次活动还启动和发布了结合多种媒介形式的茶产业文娱产品,包括《茶脉千年》短剧、《茶脉千年》歌曲、内容共创直播平台等。千百年来,一片小小的茶叶早已跨越山海,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未来,以茶产业为契机,我们有望探索出美美与共的全球文明新途径。


640-20.jpg嘉宾合影

更多动态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