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教:每天一封信,28岁的他成功接班父亲企业
90后男生朱成磊通过每天给父亲写信改善了父子关系,并促进了个人成长和自省。作为三保家纺的董事长,他在接班过程中经历了挑战,但通过学习、反思和与父亲的沟通,他带领公司在疫情期间逆势成长,业绩持续增长。朱成磊的接班过程是与父亲和解的过程,双方通过学习和沟通,心灵相通,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每天坚持给爸爸写一封信,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尤其对一个90后男生来说,但朱成磊做到了——从2021年11月以来,他每天给爸爸写一封信,长则说一下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短则跟爸爸报一声平安。这让爸爸十分宽慰,父子关系也由之前的对抗转向沟通,他自己更是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心门,由抱怨转向自省,在企业经营上也有了自己的心法。
朱成磊是江苏南通市三保家纺公司(以下简称三保家纺)的董事长,今年31岁,从19岁开始跟父亲学习做生意,到28岁完全接手家里的生意,不但公司发展没有受交接班的影响,反倒在他的带领下,三年疫情开了165家新店,业绩增长30%,产品品类也从单品到多品,并孵化出了“爸爸早安”的品牌,还创建了1200多平米的全品类实景展厅,带领公司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也被公认为是成功接班的企二代。
他是怎么做到的?父亲朱卫齐又是怎么帮助他的?这期间还借力了哪些扶手?让我们一睹朱成磊的接班过程——
易子而教
“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南通。”南通素有“纺织之乡”的历史传统,自古市辖区通州一带便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布”的美誉。1895年,中国近代实业家、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为南通发展纺织产业奠定了基础。现代南通家用纺织业则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发展,现在家纺不仅是南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还是南通的城市名片。2021年,南通市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超65万人,各类企业和工商户约8.5万户。
三保家纺总公司所在的叠石桥更是中心中的中心。叠石桥位于南通市川姜镇志浩市场,被誉为“小温州”,近年来,这里因家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而被外界知晓,是全国家纺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销售场所和物流中心,产品畅销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罗马尼亚、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包了全球家纺市场近6成的份额。
但同时,南通也是江苏省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南通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占比22.67%,处于江苏省第一。这意味着南通第一代创业者已经陆续步入中晚年,面临向二代交班的问题。而二代接班之难,早已是一个社会话题。
朱成磊父子就是这个庞大交接班队伍中的一对,虽然现在的结果是美好的,但过程却是一番波折。
在中国,子不知父,父不知子,是从帝王继位到民间家业传承都存在的问题。朱成磊跟父亲也不例外,“我总觉得爸爸太慢,爸爸总觉得我太快,父子之间很难沟通,加上我总想做出一些成绩得到他的肯定,但是爸爸的肯定迟迟来不了,关系一直很僵,这种痛苦一直持续了七八年。”朱成磊说。
他之前把这种对抗归因于年龄的差距。“毕竟和父亲差了二十多岁,在很多想法上有隔阂,他认为是对的可能我认为是错的,我认为是对的他则认为是错的,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定势,就会跟爸爸对着干。现在想想,确实对爸爸伤害挺大的。”但现在他的终于明白,根本原因不在阅历和年龄,而在心上。
父子关系破冰的机缘发生在2019年。“我记得很清楚,那年父亲去了北京,就是去现在的润泽园学习,回来之后坚决让我也学。爸爸用了一些技巧,毕竟平时他想让我去做什么,我都不听话。
父亲请了行业里面一个我特别尊重、佩服的前辈,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成磊,伯伯每年在学习上要花个一两百万,但我发现到最后受益最大的就是这个学习平台,建议你也去学一学’,我听了伯伯的话,报名当时一个4000多人的学习会。”朱成磊回忆说。
虽然报了名,但还是有些半信半疑。真正让朱成磊受到触动的是在学习现场,“第一天我就被震住了,我旁边坐了一个老先生,他带了团队的十几个人,一直在认认真真的听课,我问了旁边的人才知道,那是创维的创始人黄宏生,人家企业规模上百亿,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明白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就开始认真学习了。”
“爸爸早安”
在那次学习之后,朱成磊又参加了后续一个为期十天的集中学习,“当时学习得非常投入,我至今还记得是通过引导、思考、复盘的步骤来学习的。”
每天给爸爸写一封信的想法就是在这次学习中产生的。“通过一次反省,我突然间觉得,爸妈都五十多岁了,他们的白头发怎么一下子就多了那么多、皱纹也多了那么多,我当时就想,我现在什么都有了,唯一就希望爸妈能老得慢一点。想到这里鼻头一酸,当时就给爸爸发微信,说‘爸,儿子这么多年做得不对’,开始向他承认错误。”
朱成磊决定坚持做这件事,他说:“我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不能天天陪在爸妈跟前,但我可以通过每天给他们发微信问个早,来陪伴他们,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候他们,到今天已经270天了,我一天也没间断过。”
自从每天给爸爸问早后,朱成磊明显感到爸爸妈妈开心多了,“爸爸妈妈开心,我也开心,事业就特别顺。因为人只有一颗心,对爸妈这块儿把这个心找到了、柔软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顺,对员工、对客户、对供应商,也都是一颗心。”
从北京学习会回来后,朱成磊发现自己的观念也开始转变,“以前总觉得错是别人的,总是在抱怨,现在会感觉自己有错,开始从自身出发去找原因,这个内省的方法真的不得了,很多事情自然就发生了改变。”朱成磊谈到自己的变化,惊喜地说。
2019年年底,父亲把公司正式交给朱成磊,在刚接班的阶段,经历过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老员工离职等风波后,朱成磊更加认识到父亲的智慧和阅历的宝贵值得自己学习,于是,他的书信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知子莫若父,我开始跟他有一些倾诉,前一天的开心和不开心。”在这之前,这种沟通是想也不敢想的。
朱成磊的父亲朱卫齐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朴实、坚强、沉默,对儿子内心赞许,但吝于当面表扬。直到“突然有一天我爸给我回了个微信,那是第一次夸我,他说成磊你是爸爸的骄傲,你是我们朱家的骄傲,他说儿子可能你现在感觉不到,爸爸生意做得再大,都不如看到你现在的状态来得开心,爸爸每天看到你的微信,再多的烦恼也不烦恼了。”
也许由于这份表扬等待得太久了,朱成磊至今都记得当时的心情:“收到这个微信的时候,我泪流满面,但同时更多的是内疚,我在想,我怎么能让爸爸等我长大等了这么多年?足足等了31年。遇见了这么跟他对着干的儿子,爸爸这么多年是怎么过的?让老爸等我长大,真的等得太久了。”
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爸爸早安”的故事被辅导老师所知,老师建议将此打造为一个新的床品品牌,通过产品传递对爸爸们的真诚。目前这个品牌已经做出了第一批产品,正在升级打磨中。
复盘失控
作为父亲,朱卫齐在交班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呢?与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呵护有加、处处保驾护航相比,朱卫齐对儿子的培养,可能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早在2017年左右,父亲就打算让朱成磊接班,当时的计划是分给他500万现金和一些货,但在朱成磊看来,500万太少了。当时的他心想:自己跟父亲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交班怎么也应该多给自己分点家产、多分些钱。
但要强的性格,让他开不了口跟父亲说出真实想法。而父亲也一样,父子俩谁也不肯说破,又都不肯让步,于是朱成磊找了一些借口不肯接手,结果这个交接班一下子就拖了两三年。
结果到了2019年底正式接班的时候,朱成磊分到的钱更少了,“爸爸只给了我一盘货和相对应的一个应付款。我当时还想,怎么连现金也不给我,只是给了点货,还有这么多外欠账,让我怎么过呀?”不过,现在又长了几岁的朱成磊,已经不像两三年前那么委屈了,甚至开始理解父亲的用意:“其实我爸了解我的,觉得我有这个能力。”
而关于为什么分那么少的钱给儿子,朱卫齐的想法是:“一百万跟五百万没什么差别,如果他能成,给一百万他也能成,如果他不成,分给他再多钱也没用。”
尽管分家没分到多少钱,但“财务自由”后的朱成磊跟很多接班后的企二代一样,突然觉得无拘无束,并逐渐失控,各种铺摊子,渴望挣快钱……直到栽了很多跟头,而其中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是投资房地产,由于开发商出逃,导致投资打了水漂。现在复盘这些跟头,朱成磊归因于当时自己太膨胀了!“就想干点轻省的,尤其想挣快钱。”
一下子损失几百万,对一个中小企业创业者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意外的是,父亲反倒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并没有乘机教育儿子一番,朱卫齐的看法是:“损失这么多钱他已经很难受了,说有什么用,他会自己长教训的,不挣钱也挣了经验。”
“不挣钱也挣了经验。”这是朱卫齐在采访中谈到朱成磊摔的跟头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有严厉、有关心,张弛有度,这可能也是朱成磊比一般二代更快成长的原因之一。而朱成磊自己的总结则是:“我爸爸话不多,很少夸我,但他能够大胆地把一些事情交给我,然后他就在远处默默地看着我、守护着我,不让我栽大跟头,小跟头让我栽一下。”
当然,培养儿子最好的方式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把企业交给儿子后,朱卫齐没有闲下来享受生活,而是选择了重新创业。2019年他又创立了一家公司,主营面料,成为了儿子的上游供应商。父子俩财务独立,按各自想法运营公司,像两个不相干的生意人,但当儿子遇到困难时候,如果向父亲征询意见,朱卫齐也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只是建议,听不听是他的事儿。”
经过浮躁,摔过跟头,现在沉下来的朱成磊更加成熟,不但能独当一面,而且开始打磨自己的事业,并逐渐有了自己的打法。
“危”中有“机”
朱成磊正式接班后,恰巧赶上新冠疫情。三年疫情过后,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但在朱成磊带领下,三保家纺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在疫情期间开出了165家新店:2020年9家,2021年31家,2022年125家,2023年截止2月,已经开店400家。
不仅店面增加,公司业绩也连续增长,疫情期间营业额增长30%。他跟父亲一起用十年时间,把公司销售额做到了两三千万,现在则做到了一个亿。
疫情之下,一个传统行业为什么还能逆势成长?朱成磊认为,主要是从学习中受到的启发:“课堂上,当老师讲到‘危机,危中有机’时,很多人可能一听而过,但我听进去了,所以疫情期间,我没有抱怨,也没有躺平,而是趁机做了很多的事情。”
“很多事情”包括门店装修、产品研发、品类拓展、搭建1200多平米的全品类实景展区等,他不但自己积极干,还带领经销商一起干。朱成磊发现中小城市经销商大都不注重装修,影响顾客体验,从而销售也上不去。他先自己装修,等确认销售因此变好后,就动员经销商装修,一时不接受的商家他就一家一家跑,让他们看到装修带来的好处,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在他的带领下,很多经销商店面焕然一新,销售也变好起来。
每一次跃起都是之前力量积蓄的表现,别人躺平我奋斗,别人悲观我乐观。不但自己赚钱,还带领大家赚钱,这或许就是朱成磊在疫情期间创出好业绩的原因。
跟千千万万创业者一样,朱成磊父子俩都是沉稳的人、勤奋的人,也都是坚毅的人、刚硬的人。但在磨合中,儿子在经历重重危机并挺过来后,开始慢慢理解父亲在接班时只给自己一盘货以及一些应付款的良苦用心。
朱成磊的接班过程,其实是与父亲心上和解的过程,这是彼此的双向奔赴。之前父子俩一度硬刚,但当通过学习让内心逐渐柔软下来之后,他们的心灵开始相通,更幸福,也更有力量。
心得:
1,重视家庭关系与企业经营的关联:朱成磊通过每天给父亲写信,改善了父子关系,这种家庭和谐对他的企业经营产生了积极影响。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企业家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从而更理智地做出商业决策。
2,持续学习与自我反省:朱成磊通过参加学习会,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还学会了自省,这对他的企业经营至关重要。企业家应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市场变化,同时反省自身不足,持续改进。
3,危机中的机遇:朱成磊在疫情期间看到了“危中有机”,并趁机进行门店装修、产品研发等,实现了逆势增长。这表明,企业家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推动企业发展。
4,稳健的经营策略:朱成磊在接班初期虽然经历了投资失败等波折,但逐渐学会了稳健经营。企业家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应注重风险控制,确保企业稳健前行。
5,父亲的智慧与身教:朱卫齐对儿子的培养方式值得借鉴。他通过让儿子独立面对挑战、重新创业等方式,培养了朱成磊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朱卫齐的身教也对朱成磊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家在培养接班人时,应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让接班人在实践中成长。
6,与经销商共同成长:朱成磊不仅关注自身发展,还带动经销商一起成长。这种共赢理念有助于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