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4.0战略下的两代共频|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两代人才能走得更远

在商业赛道上,独行者或许能创造一时的速度,但唯有代际的接力,才能成就真正的远航。
6月28日,当主会场的战略大会在掌声中落幕时,浙江分会场的灯光依然明亮。这里没有PPT和报表,只有两代人相对而坐的身影。
“我需要被认同。”
“为什么被认同对你如此重要?”
一个简单的问题,拉开了代际对话的序幕。年轻继承者们陆续发现:
“传承不是复制粘贴,而是与志同道合者共创的新舞台。”
“真正的枷锁不是父母的期待,而是不敢直面内心的怯懦。”
“每个选择背后,都站着对自我价值的终极拷问。”
父辈们也在反思:
“‘为你好’三个字,藏着想看见你眼里的光的渴望。”
“以前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其实是怕你摔跤的心疼。”
“‘不听我的会后悔’,不过是笨拙的保护伞。”
一次次剥开问题的外壳,两代人共同触碰到了那些更本质的命题——关于自我价值、关于真实渴望、关于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的支点。
这一天,在战略大会的掌声之外,另一种声音同样值得被记住:传承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两代人共同的探寻。
6月28日,润泽园战略大会浙江分会场现场
01、传承之惑:我们到底要传什么?
一位服装集团创始人曾感慨:“我用30年把企业做到行业前十,却弄丢了最该经营的关系——现在孩子看我的眼神,就像看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数据印证着这个残酷的现实:麦肯锡研究显示,全球仅5%的家族企业能延续到第五代。
那些倒下的企业,往往不是败给市场竞争,而是输在代际断层。
当父辈把全部心血浇筑成金光闪闪的商业帝国时,可能没意识到——真正的传承不在股权协议里,而在那些被错过的晚餐时间、缺席的家长会、永远推后的家庭旅行中。
阳明先生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承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具体的经营方法,而在于传递创业的精神内核。
在过去一个多月里中,润泽园青年讲师走访了十几个省市,特别设计了“两代圆桌”课程,通过:代际沟通练习、知行私董会、家族战略探讨等特色环节,帮助两代人建立深层次链接。
一位参加过润泽园“两代圆桌”的企业接班人分享道:“父亲教会我最重要的不是怎么做企业,而是为什么要做企业。”
这就是传承的“因”,而企业只是这个“因”结出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