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爱小家到爱大家,一个男孩的担当感如何养成?

  2025-02-26

有人说,一个淘气贪玩的男孩成长为有责任感的男子汉,本质上是将旺盛的生命力转化为内驱力的过程。

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这个转变。如果能实现,通常是受到某种因素的催化作用。比如经历了人生大事而顿悟,或是接受了新认知的浸润,因而产生了旧有认知的重构。

正如85后的秦世阳,在过去很多年,似乎都是那个被父母操心、忧虑和兜底的“小孩”。

2022年,随着女儿出生和父亲患病,秦世阳第一次在悲喜交加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父亲和儿子的责任。

一年后,秦世阳所在的山东尊客福大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尊客福大”)为员工报名了「家庭幸福型企业」的课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让他的责任感和担当感变得更加具象化。

“幸福的家庭是用心经营的结果,越耕耘越幸福。”秦世阳始终记得课堂中的那句话。

同时,作为公司的员工和“村长家的疙瘩汤”(尊客福大旗下餐饮品牌)的幕后厨师,秦世阳的成长也在工作中慢慢体现了出来。

当自己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角色渐入佳境后,秦世阳体验到了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秦世阳并非孤例。

前不久,尊客福大做了一项关于员工幸福指数的统计。其董事长代景国向润泽园透露,学习「家庭幸福型企业」一年多以来,该公司员工的平均幸福指数从4分提升至了8分,“翻了一倍”。

插图1.jpg

秦世阳)

以下,是秦世阳的讲述:

被忙碌和严厉掩盖的亲情

我出生于山东德州的农村,有一个比我大5岁的姐姐。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父母为了全家人的生计终日忙碌。

我家有七八亩地。为了能让地里有更好的收成,父母总是抢着时节种麦子、玉米、棉花、花生等各类作物。

农忙的时候,父母就在田里干活。农闲的时候,他们就在家附近打零工。早出晚归,少言寡语,像两只沉默的陀螺。

即便如此,家里还是很穷。每到我和姐姐交学费的时候,父母都要东拼西凑才勉强交得上。

父母把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所以对我管得很严厉。我从小很贪玩,如果我作业没写完就出去玩,大多数时候会得到父亲的一顿暴揍。

这让我有了比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让我好好学习,我偏不。

得知家里交学费都很困难后,我不愿意学习的心就更强烈了。我不希望成为父母的负担,我也渴望自由。

因此,我在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那一年,我15岁。

我进过一段时间工厂,也做过很多其它的活,不管干什么,都不长久。走入社会的旷野后,感受到的是人生的茫茫荡荡。没有什么目标和追求,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去哪里。

2008年,在亲戚的介绍下,我成为了一家餐馆的厨师,心里终于有了一丝着落——我做了从小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

小时候,因为父母太忙,我和姐姐放学回到家时,经常吃不上饭。

为了不让我们饿肚子,妈妈开始教我和姐姐做饭做菜:先放什么,再放什么;炒成什么样,就可以出锅。

我在读小学时,就学会做很多菜了。

即便如此,我内心仍形成了一个知见:父母那么忙,那么凶,一定没有那么爱我,更不需要我去爱。

在父母的忙碌和威严之下,亲情仿佛被掩盖了。

插图2.jpg

两件人生大事的触动与冲击

变化是从2022年开始的。

那年正月初三,我的女儿出生了——在欢乐祥和的、辞旧迎新的气氛中,一个肉嘟嘟的属于我的“小棉袄”呱呱坠地。

成为一名父亲,是我在脑海中想过无数次的画面。但当我在35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那张粉嫩嫩的小脸,第一次拉着那只肉嘟嘟的小手,其中的感动、欣喜和紧张是难以名状的。

然而,没过多久,另一件让我心痛的事情也发生了。

同年3月,爸爸出现了吞咽困难、咽干发紧的症状。我带他在东营做了检查。医生说,爸爸的食管有溃烂,给他开了点药,并让他过一个礼拜再来复查。

爸爸着急回老家,我也因为工作和照顾孩子太忙没把这个事放在心上,以至于爸爸没有遵医嘱复查。

到了夏天,爸爸又跟我说自己的嗓子沙哑一段时间了。再做检查时,爸爸被确诊患上食管癌,并且癌细胞发生了转移,临床上属于晚期。

从医生口中听到这个事情后,我的世界如晴天霹雳,不敢相信。为什么爸爸会得这种病?他才60多岁啊。

后来想想,可能是他平时太劳累,饮食习惯也不好。

最近几年,爸爸在工地做木工。为了多挣钱,他有时会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白天干完晚上接着干,第二天再休息。由于干活特别急,他吃饭也特别急,经常吃些烫的食物。

那些爸爸工作的画面仿佛浮现在眼前:他狼吞虎咽地吃完并不丰盛的饭后,继续挥汗如雨地切割、打磨、拼接木材,头上的白发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

爸爸为我们操劳大半生,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一想到这里,我的心隐隐作痛。

关于如何治疗爸爸的病,我们一家人商量了很久,最终决定选择非手术类的保守治疗方案。

近3年过去,爸爸目前的情况还算稳定。就在前几天,爸爸结束了最新的化疗,回到了老家。

如果说女儿的出生和爸爸的患病唤醒了我内心的良知,「家庭幸福型企业」的课程则让我的良知具象化。

我认识到了自己对家人深深的亏欠,学会了主动为家人付出,扛起了肩上那份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插图3.jpg

(秦世阳与父亲、女儿的合影)

幸福家庭需用心经营

回顾过去30多年的人生,我发现自己对家人做得很不够。我最大的问题,是不愿意付出——下班了就想休息,回到家就不想动。

学习了「家庭幸福型企业」后,我才知道:幸福的家庭是用心经营的结果,越耕耘越幸福。

我跟媳妇是通过大姑的朋友认识的。她原本在娘家的小公司上班,自怀孕后成为了全职主妇。

孩子出生后,她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常常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刻。

但这些,一开始我是“看”不到的。和很多世俗的眼光一样,我还以为,在家带孩子比上班轻松多了,至少不用跟外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在父母那边,我同样如此。自从我在东营安了小家后,父母在老家有什么事情,在第一时间根本指望不上我,只能依靠嫁得离家不远的姐姐。

而父母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不善于表达。其实,他们在能力边界内,已经对我做到了最好。

比如,我之所以能较早具备炒菜的技能,并在之后成为一名职业厨师,得以在社会立足。这难道不是父母在无声中赋予我的爱吗?

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幸福型企业」课程浸润后,我成为了妻子眼中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儿子、姐姐眼中的好弟弟。

现在每天中午,我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回家,给媳妇带上她想吃的外卖或者给她亲手做一顿饭。只要有空,我就让媳妇休息或者出去玩,我来带孩子。

对于父母,我以前是疏于联系的。现在,我几乎每天都会跟父母通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或是简单陪父母聊聊天。

以前每逢父母生日,我要么会忘记,要么就是打个简单的电话问候下。

去年八月初八,我第一次主动给妈妈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那天,我提前请好假,买了蛋糕,给妈妈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

妈妈特别高兴,红着眼睛悄悄地对姐姐说:“我们的小涛(我的小名)长大了。”听到姐姐的转述,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但内心充满了温暖。

一个人在家庭中的担当感,也会延续到工作岗位上。

今年是我来公司的第5年,目前我所在的店是1000多平米的四层大店。

以前,我和同事的工作模式是:分工明确,每位厨师负责不同的档口。大家忙完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休息。

学习「家庭幸福型企业」后,我们的协作理念变成了“分工不分家”。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定会帮助其他同事把剩下的工作做完。

慢慢地,我们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大家庭式工作氛围。这让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帮别人,就是在帮自己。

正如课堂上老师说的那句:“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动图.gif

·END·

欢迎将您的收获·方法·问题分享至评论区
本文作者会仔细查看,与您一起剖析企业难题

广告页.jpg


更多动态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