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别人的错,为什么要 “吾日三省吾身” ?
学习中华经典与战略领导力让人体悟反省之道,明白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通过反思自身原因而非指责他人,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工作中的冲突。
学习是一个慢慢体悟的过程,很多道理,在学习尚浅的时候是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精髓的,甚至认为老师是错的,课本是错的,经典太高大上了不接地气。其实再简单的道理,要真正体悟,一来需要时间,二来需要从格局境界更高的人身上学习,受到启发。
就说我自己吧,工作中,我是一个公认的认真的人,如果是我负责的工作,只要有时间节点,加班加点也会按时完成任务,但合作伙伴未必都是这种性格,他们有的在工期上能拖则拖,在质量上能过且过,甚至有时候明明自己做错了,还强词夺理。去找领导评理,领导反倒批评我太较真了,这让我感到非常委屈。
在学习中华经典及战略领导力的课堂上,老师让我反思,我一直想不通,明明是别人的错,为什么要我反思?直到在接触了中华经典六年后的一天,在同仁的分享中,我突然体悟到了其中的道理,消除了这个烦恼。
别人生病,为什么要我吃药?
先说一件真实发生在我工作中的事吧。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项目,一头对接客户,一头对接公司的技术部,在会上,技术部门负责人承诺开发周期是两周,但到了第一周周末,他突然告诉我,因为忙,项目不能按期交付了,并且延迟时间也说不准。而我已经把交付时间跟客户做了沟通,客户也做好了准备。
如果不能按期交付,客户会不满意,也影响我们公司的形象。而且,我认为,开发量本身也不大,就算临时有别的事情,加一下班也可完成,但我发现他每天上班松松垮垮,下班早早就走,并没做任何努力。
催促无果,于是我就去找领导协调,一开始领导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在我催得急的情况下甚至批评我太严格,做事不懂变通。
我当时非常委屈,我只是按会议上大家定好的日程来推进,而且明明我着急也是为工作好,为公司好,为什么最后我却不落好,惹得同事讨厌,被领导指责不懂变通呢。
我觉得非常委屈,想不通,甚至觉得很不公平,一度非常消沉。
在刚接触到中华经典和战略领导力的时候,我把自己的遭遇讲给老师听,希望老师能站在我的立场,去谴责我的同事不负责任,谴责领导不据公裁判,没担当。这样我心里也会舒服一些,觉得这世上终究有人是理解我的,能主持公道,看清真相。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老师听完,什么也没说,反倒让我反省,甚至认为问题出在我身上。我不理解甚至有些生气,学习难道就是要刀尖向内,把别人的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吗?
明明是对方不遵守承诺,工作不尽责,为什么却要我反省?别人生病,要我吃药?凭什么?我更想不通了。
这个事情压在心里很久,也跟很多人倾诉过,但他们的安慰都不足以解开我的心结,直到最近我听到一个同仁对类似遭遇的分享,方才如醍醐灌顶。
证明是别人错了又怎样,进步的也是别人
郎总是江苏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也是江苏很多企业家的主心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姐。近日,她的女婿徐先生分享了岳母学习中华经典以及战略领导力后自身的变化,以及自己从岳母身上受到的启发。
徐先生说岳母之前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在公司说一不二,很多员工有话都不敢直接跟她说,要由他来传话。
但自从学习中华经典以及战略领导力以来,岳母有了很大的变化,“她平时自省的时间特别多,不但跟员工沟通方式上变化特别大,还成了很多企业家的知心大姐。她尤其教导我遇事要找自身的原因。
但我之前年轻气盛,加之性格也犟,尤其跟客户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时候也的确是客户的过错,而岳母却让我反思,我心里就过不了这个坎,为此还跟岳母犟过几次。”徐先生说。
岳母告诉他不要去跟客户犟,并说:“第一,客户是希望我们好的人,有可能某个方面他们确实做得不到位,但我们问一问是不是我们也有不对的地方?
只有我们把自己不对的地方改掉了我们才会进步,我们指出别人的错误,就算指出来了、证明了是别人的错误,那又怎么样呢?进步的也是别人。只有我们找到自己的错误、找到自身的原因,去改,哪怕改掉一点、有一点点进步,也是我们自己的。”
“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去找自身的原因,只有找到自身原因的时候你才有进步的可能。这点我觉得是我妈妈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她总是在不停地找自身的问题,这是我比较佩服的。”徐先生说。
当我听到徐先生讲到“证明是别人错了又怎样,进步的也是别人”的时候,如醍醐灌顶,突然豁然开朗,这些年的委屈和不平,再也不值得计较了,如释重负。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当然,包容做得不好的人并不等于认同他们,到现在我仍然认为我之前的领导和同事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我对此释怀了,且他们也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了,我的那个同事,如果他更尽责更努力一点,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当初比他职位低的同事,如今在阿里已经做到了管理岗位,想必跟他合作过的人,跟我差不多的感受,即便有好的机会,也不会想到推荐他,谁会把一个好的岗位推荐给一个不认真对待工作的人呢。
而我原来的领导,因为工作上一直怕担责任,管理上喜欢和稀泥,砍掉了很多有潜力的项目,导致被竞品占领了市场,老板对他很不满意,人到中年也不敢跳槽,一直工作得也不如意。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人生,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有深奥的运行规律,很多反作用是延迟的不是即时的,是长期的不是短期的,他们在无形中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了。
而回看我自己,就算我一直认为是对工作认真负责,没任何私心,在这件事里难道真就没一点过错吗?其实也不尽然,除了在具体事上的反思,我也在心上问自己:自己真的有这么好吗?
比如我自认为占理,在公开场合丝毫不给对方面子,如果当初我态度稍微柔和一点,可能对方也不至于最后怄气把项目一拖再拖,还有如果不是因为我看不惯领导的做法,对他表现出轻蔑,他也不至于因权威受到轻视反而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我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也是有问题的,但当时的我是认识不到这些的,只觉得委屈和不公平。
曾子说 “每日三省吾身”,是提醒人要多反思自己的不足。这让我想起作家林清玄讲的“留一只眼睛看自己”的故事,说的是日本历史上有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
柳生又寿郎由于年少顽皮,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被父亲逐出了家门。受了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于是去见当时最负盛名的宫本武藏,要求拜师学艺。
柳生问宫本武藏:“假如我努力地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十年!”
柳生说:“十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学习,需时多久?”
“三十年。”武藏缓缓地说。
柳生急得都要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夜以继日地练剑,需要多久呢?”
“七十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剑手了。”武藏说。
“为什么我越努力,成为第一流剑手的时间就越长呢?” 柳生不解的问。
“因为你的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
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不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剑客,可惜生活中大多数人跟柳生一样,不能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古人说:“自胜者强。”曾国藩是一介书生,没有一点作战经验,却能领兵治军,成为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就十分重视反省的功夫,他在家书中曾写道:“我早年自认为本事大,能屈能伸,常常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对。
经过丁巳年、戊午年的大忏悔大觉悟之后,才知道自己一点本事都没有,在任何事情上,都能看到别人的可取之处,所以,从戊午年到现在这九年间,与四十岁前大不相同,既能发奋自强,又能办事融通,不再怨天尤人了。”
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一个人做错事,或者某件事情未能如愿的时候,如果总是埋怨环境,埋怨他人,而不找自己的原因,是很难有进步的,因为就算完全证明别人是错的,提高的也是别人,跟自己的进步也没什么关系。
心得:
1,自我反省与成长:企业家和董事长在面对企业问题时,应像文章中的人物一样,学会自我反省,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人。通过反省自身,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2,增强同理心与包容性:文章中的故事启示企业家要增强同理心,理解并包容他人的不足。这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效率。
3,沟通与协调能力的提升:在面对企业内部的冲突和问题时,企业家需要具备出色的沟通与协调能力。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各方立场,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
4,战略领导力:学习中华经典和战略领导力有助于企业家提升战略思维,从更高的层面看待企业面临的问题。这有助于制定更加明智和有效的战略决策,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文章中的故事还启示企业家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6,长期视角与耐心:企业家需要具备长期视角和耐心,理解企业成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和坚定,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