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固有思维模式 ,创新总在边界外

通过九个点和四条线的问题,阐述创新需要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打开思维边界。学习中华经典如阳明心学、《道德经》等,可以帮助企业家突破认知局限,实现真正创新。其中,四位企业家的思想精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反者道之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打开局面、实现创新提供了指引。
1,答案在边界之外

这张图片上有九个点,给你四条线段,你能否首尾相接地将这九个点串联起来呢?

像左边这样线段没有相连,或者右边这样遗漏其中一个点都是不可以的。应该如何连接,你心中有答案了吗?

这,才是正确答案。你想到了?
用四条线连接九个点,且四条线要做到收尾相连,如果把线条局限在九个点所框定的区域中,无论怎样连接都达不到要求,唯有延长线段,延长之后才有足够开阔的空间串联中间的两个点,从而找到问题之解。
答案总在边界外,创新亦如是。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才能解决难题。
很多人不解,学习阳明心学、《道德经》等中华经典,到底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什么?学习这些,固然不像学习某些管理理论,比如“阿米巴模式”,可以直接应用于经营,带来直观改变。但是,中华经典却可以让企业家突破固有认知模式,打开思维的边界,从而让企业不断成长。(注释:阿米巴模式是由日本商人稻盛和夫发明的一种公司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根据产品、工序、客户或者地区等将组织分为不同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小集体,每个小集体成为阿米巴,其核心是让每位员工都成为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角,在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同时,推动所在集体的成长、实现目标。)
就像这九个点和四条线的问题,打开边界之后再去思考,答案呼之欲出,甚至会让你感叹竟然如此“简单”。
大道至简,依道而行,水到渠成。而中华经典,则是助你走上大道的引路灯。
2,上市企业董事长与中华经典
一家上市企业董事长,其企业是行业龙头,上市十年,市值最高260亿。学习中华经典4年,从阳明心学到《道德经》《易经》,从《论语》《孟子》到《孙子兵法》,他最大的收获,一言蔽之便是:创新总在边界外,就像阳光总在风雨后一样。打开局面,才有真正的创新。
而其中,有四句原文对他影响最为深刻:
第一句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所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潜能,每个人的格局境界都可以十倍于现在,每个人的能量智慧也可以随之提升。
只要你相信这句话,并且沿着正确路径去开发,便能突破自己,无论是原生家庭的局限,还是成长过程中所背上的包袱。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这不会阻碍你成为更好的人。
第二句话是阳明先生被贬龙场时所思考的: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这句反问,其实提供了一条磨砺自我的路径,就是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把自己的问题推给别人,永远找不到问题答案。
第三句话是老子在《道德经》写下的:反者道之动。
你给社会提供什么,社会便反馈给你什么。这种循环是做人做事的底层逻辑,结果不对,反思起因。
第四句话也是出自《道德经》: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解决九个点和四条线的问题时,能够看到的点是“有”,在“有”的空间难以解决问题时,要进入看不到的“无”的空间,从有到无,才是进入创新的无限空间,拥有无限想象。
多数人看到的是“有”,少数人才有能力看到“无”。但,看到“无”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真诚投入,全身心地体会经典中的智慧,不错过每一次成长的机会,愿你我可在边界外的高处相见——
心得:
1,突破固有思维模式:企业家在面对问题时,需要勇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打开思维的边界,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就像用四条线连接九个点的问题,只有突破点的局限,延长线段,才能找到答案。
2,学习中华经典智慧:学习阳明心学、《道德经》等中华经典,可以帮助企业家提升思维境界,突破认知局限。这些经典中的智慧,如“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和“反者道之动”,可以引导企业家以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反思自身,实现真正的创新。
3,培养看到“无”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多数人只能看到“有”的部分,而少数人才有能力看到“无”的部分。企业家需要培养这种能力,从“有”到“无”,进入创新的无限空间,拥有无限想象。这要求企业家真诚投入,全身心地体会经典中的智慧,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和能力。
4,依道而行,水到渠成: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需要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依道而行。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之道,让企业不断成长和发展。同时,也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