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茨伯格:“反思”是卓越管理者的心智模式
面对艰难的经营环境,企业经营者需要深度反思,寻找出路。反思不仅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行动的指导。通过反思,经营者可以提升自我认知,洞察商业本质,实现认知突破,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同时,反思要围绕知见进行,知见的提升和反转是个人和企业的真正竞争力。只有脚踏实地的成长,才能应对未知挑战,让企业充满力量。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进入了艰难时期。行业内卷,销售下滑,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利润紧缩,市场前景不乐观,面对诸多困难,出路何在?
针对这些问题,不同的企业经营者有不同的思考。
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现在经营太难了,如果继续经营,只会不断地亏损,还不如躺平算了。
有的企业会在这种情况之下,想尽办法实现突破,但是很难。
有的企业经营者开始回到自身,深度地去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它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当外部道路走不通的时候,他们尝试从内部突破,自我反思,寻找出路。
01
为什么管理者要做“反思”?什么是“反思”呢?
对此,世界著名的管理思想家、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教授有一个比较深刻的阐释。他将“反思”定为“卓越管理者的五项心智模式之一”,提出“反思”的三层含义:
一,卓越的管理者,往往是很习惯于做反思,做总结的。他们知道不仅要从自己过往的经验中学习,还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他人的经验中去学习。始终保持谦逊,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也明白自己的边界和局限,并且不断地通过反思、学习和成长来拓展自己的边界。
二,反思是行为的内在部分。明茨伯格教授提到了反思和行为的关系。反思是行为的一部分,管理者为了采取行动而反思,但是为了反思也采取行动,从而发现哪些才是有效的工作。在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在反思的时候,也在行动,反思和行动一体两面,不可分开。
三,在管理思想中的反思,超越了纯粹的智力,到达更深层的智慧层面,可以洞察本质,发现规律。
02
在很多卓越企业管理者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反思”的这三条特性,并看到“反思”的重要性。
雷军曾在一次年度演讲中说到:“我在科技行业干了30多年,回头一望全是漫长的挫折和煎熬。”雷军创办小米,用七年的时间做到了世界500强,成为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佼佼者。这样一家优秀企业的管理者,在回顾自己过去的时候,全是漫长的挫折和煎熬和痛苦。在这个过程中,雷军进行了大量的反思,他都反思了什么呢?
2010年,雷军在微博上说,用手术刀解剖自己,虽然很残酷,但是很真实,这就是向自己开刀,自我革命,自我反思。
当时的雷军主要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2007年就上市的金山公司,其市值远远低于同期上市的百度和阿里,究竟为什么?
第二,雷军在2000年左右就成立了卓越网,四年就做到了业界第一,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到底为什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金山集团的软件,涉及游戏、互联网杀毒等多项领域,但无一例外都不是业内的顶尖,到底为什么?
雷军这三个问题的深度反思,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成长呢?
在2023年三个小时的年度演讲中,雷军分享了过去30多年经历的几次关键成长和感悟。他反复提到“认知”这两个字,他说,“每一段经历,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认知的突破,更是一次关键的成长”。而近十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只有认知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雷军突破了怎样的认知?
第一,顺势而为。顺应大势,认识到风口的重要性。“风口”代表趋势,行业发展、客户需求、科技推动等等,这都可以成为趋势。
第二,积极拥抱互联网。雷军作为互联网浪潮最早的参与者之一,更积极地拥抱移动互联网。
第三,聚焦和专注,少而精。少则得,多则惑。在一个非常细分聚焦的市场中,把自己做到最好。
雷军总结说,三年的反思让自己受益良多,虽然是晚了点,但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通过反思,真正读懂了规律,把握了商业的本质,只有如此,在经营企业中,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和调动资源。
03
企业管理者的反思,能带来自我认知的提升与真正的成长,进而推动企业发展。平时,我们该如何进行反思?
阳明先生说,“人言不如自悔之真”。反思其实就是反求诸己,在认知上实现突破或反转。
根据“心-道-德-事”的原理,我们可以“事-德-道-心”发现问题,进而“心-道-德-事”解决问题。
第一步,“事-德-道-心”发现问题。从“事”上入手,从行为或者一个场景出发,去找到所作所为背后的起心动念,以及决定这些起心动念的知见是什么。你有怎样的认知?这就是根源。
第二步,叩问良知,突破知见。找到知见之后,我们安静下来,回到良知,良知会告诉我们正确的知见是什么,从而实现知见上的突破。
第三步,“心-道-德-事”,从知见的突破到行为的改变,找到出路,以知促行。
有一家制造业企业,面对行业内卷,客户压价,陷入两难境地:接单没有盈利,不接单企业运转不下去。怎么办?
虽然辅导老师给到这位企业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却践行不出来。当他向内反思,问自己:“你到底为什么经营企业?是什么障碍了你?”通过眼前的困境,他去看自己执行不下去的念头,还是在衡量利弊得失。
这个衡量背后的认知是怎样的呢?
他沿着自己的经历,往前找,终于找到了自己18岁刚参加工作时,父亲送他的一句话:“要想被人伺候,就得先伺候别人。”
这句话激励他在工作中多付出,给他带来成功与收益,也渐渐地影响他,将利弊得失放到第一位。
“不敢践行”背后是衡量利弊得失,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源是“要想被人伺候,就得先伺候别人”的认知。找到根源,他心里升起改变自己的渴望,他心里冒出一句话:“伺候好别人,其实就是建设自己的橐龠场。”既然最低价格中标已经成为行业内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就只能顺应市场,反求诸己。
面对行业内卷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眼前的路径清晰起来:对内,压缩成本;对外,降价接单。
付出行动后,仅仅20多天,平均每单的制作工期提前了3-5天,成本降低了10%-12%。
所以,反躬自省的核心就是围绕着知见,知见的提升,知见的反转。为什么?因为知见是一个人真正的竞争力,也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
最后,我们以雷军的话来收尾:
最近几年,不少人都感到非常焦虑,非常迷茫。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呢?
我的答案是:成长。
只有脚踏实地的成长,才有足够的自信、勇气与决心,去迎接所有未知的挑战;
也只有脚踏实地的成长,才能让自己内心充实,眼里有光,时时刻刻充满力量!
心得:
1.深度反思与自我提升:在当前艰难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者需要深度反思,不仅从自身经验中学习,还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从他人经验中学习。通过反思,可以洞察商业本质,把握规律,实现自我认知的突破与真正的成长,进而推动企业发展。
2.认知的重要性:认知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雷军等成功企业家的经验表明,只有认知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因此,企业家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顺应时代变化,把握市场趋势。
3.顺应大势与聚焦专注:在经营企业中,要顺应大势,认识到风口的重要性,并积极拥抱变化。同时,要聚焦和专注,在一个细分市场中做到最好,避免过度多元化导致的资源分散。
4.反求诸己与知见提升:面对困境时,企业家需要反求诸己,从内心深处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努力实现知见的提升与反转。知见的提升是个人最大的竞争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5.脚踏实地的成长: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企业家需要脚踏实地的成长,不断积累自信、勇气与决心,以应对未知的挑战。只有内心充实、眼里有光的企业家,才能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