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四要”和“四不要”

  2024-07-23

  中华经典承载圣贤智慧,阳明先生视之为心灵写照。通过学习经典,我们能够理解并实践有德、有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读经典是探索内心宝藏的过程,需要立志、信服、省察和心上用功。同时,应避免平庸、怀疑、浅尝辄止和追逐物欲,这是打开智慧宝库的正确方式。

  有人说,一个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必然有自己经久不衰的经典。中华经典,源远流长,记录和传承着圣贤们的伟大思想。

  阳明先生说,经典是圣贤心的写真传神。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我们逐渐明白了,经典是有德、有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圣贤们心中宝藏的呈现。

  而阳明先生告诉我们,“人人心中有仲尼”,圣贤的心中宝藏,我们心中同样具足。读经典,就是一条向圣贤请教、逐步打开心中宝藏的路径。

  那么,如何与经典中的圣贤思想心心相印呢?今天,分享读经典的“四要”和“四不要”,让我们一起学习读原文、悟原理的【经典读书法】。


  经典读书法之“四要”


  1、要“立志”


  阳明先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

  人们往往是渴望成长,但是却拒绝改变。所以,阳明先生特别强调“立志”,就是让我们超越现有的格局境界,用更高的维度帮我们立住做人的根。有了志向,就有了根。如果没有志向,就像没有根一样,无论怎样培壅灌溉,终会劳苦无成。

  如果遵循自己的习性和一贯的人生做法,不肯改变,甘心归于平庸,在阳明先生看来,这就是志向没有立住。所以,在打开书之前,首先要立志,“夫学莫先于立志,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以共学”。如果没有立志,都不可称为真正的读书。

  

1.jpg


  2、要“信”


  阳明先生说: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辨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

  有人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圣贤们是提灯在前的先觉者、先行者,是为我们指引方向、指引路径的人。

  “正诸先觉”,就是在我们立下生命的志向后,必然去找寻这样值得追随的人,把先行悟道、立德者,当成自己的老师,专心致志去学习。“必从而思之,又从而辨之”,不断地去学习,学问思辨,求其真理。

  所以,读经典,首先要带着尊崇笃信之心,带着一份对于圣贤的敬畏之心,敬大人言,而后勤学。倘若带着一份傲慢的心来学习,不管读多少书,都会打个折扣,能吸收的养分也是有限的。


  3、要“省察”


  阳明先生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

  省察克治的功夫就没有间断的时候,好比铲除盗贼,要有一个扫除廓清的决心。无事之时,将好色、贪财、好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方算痛快。

  

2.jpg


  真正的读书,读就是省,如果你没有省察地读,不算真读。我们观省自己:立志,做到了吗?勤学,做到了吗?对朋友好,做到了吗?反省做到了吗?改过做到了吗……带着省察克治之功,观照、反省,明心、净心,才叫读书。


  4、要“心”上用功


  九川问:“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只解书不通。”先生曰:“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若心上不通,只要书上文义通,却自生意见。”

  陈九川问先生:“这功夫能在心上体会明白,却不能解释书上的文义。”

  阳明先生说:“只用在心上解释,心理解了,书上的文义自然融汇贯通。若心不理解,只去解释书上的文义,相反只会使人有牵强附会的感觉 。”

  其实,我们读书不是在文字上读,而是在读心,不仅在读圣贤的心,还要在自己的心上去体当,在自己的心上去解,心明白,书自然融会。所以,读经典,不是简单地在事上行出来,而是要在心上体当,去解心。


  经典读书法之“四不要”


  1、不要“庸”


  阳明先生讲,后世大患,尤在无志。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会在平庸中,旷废隳惰,玩岁愒时。

  所以,前面也提到,“志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劳苦无成”,和有志正好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立志却谈读书,收获定然是有限的。


  2、不要“疑”


  阳明先生说:“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独不师也。”

  假如我们没有尊重和相信经典的决心,则必然有轻忽的念头。说的话如果听了不加以审查,就像没有听一样,听了而思考不缜密,就像没有思考一样,这样虽然说学习了,就像没有学习一样。

  确实,如果没有尊崇笃信之心,对待经典轻忽慢易,稍微学了一点,就觉得已经非常好了,那对经典的理解也多半是停留在表层上的。

  

3.jpg


  3、不要“闻”


  阳明先生说:“于是乎有训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

  我们常常把读经典理解成了要记诵、背诵,从而导致人们学圣人之学,学得好苦。但是,却又弄不明白圣贤到底在给我们讲什么。

  凡是这样的,在阳明先生那里,都要受批评。阳明先生说: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心体,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

  所以,我们读经典,不要“闻”,停留在见闻知识上,那就是读书之偏了。圣人之学都是活泼泼的,那颗心博大高远,又有能量,学了一颗有源之井水的心,才会自在而圆满。


  4、不要“逐物”


  陆澄曾经和阳明先生有一段这样的提问,陆澄问,“主一之功”是怎样的?一心一意做事情,比如接待客人的时候就全心全意接待,读书的时候就全心全意读书,这样是不是主一?

  阳明先生讲:“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4.jpg


  这里,阳明先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去工作的时候,不是溺在自己的事上。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看,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否符合天理大道。专注于天理,这才叫真正的主一,这才叫真正的诚。

  所以,我们在读经典的时候,一心在经典上,这叫逐物,不叫主一。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我们带着怎样的心去读书?我们能主宰自己的心吗?我们能够用圣贤给我们的体证,去主宰自己,调适自己吗?如果不是,这叫逐物,这叫口舌之快,这叫文字上的所得,只能长养自己的傲慢。

  以上,就是读经典的“四要”和“四不要”。


  心得:

  1,立志与目标设定:阳明先生强调,学习和成长的首要步骤是立志,这对于企业家意味着需要明确企业的愿景和长远目标。没有清晰的志向,努力可能变得无方向且低效。

  2,信任与学习:企业家应从圣贤的智慧中学习,并信任这些教义可以指导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在商业环境中,这意味着要尊重经验、知识和前辈的指导。

  3,自省与反思:成功的企业家需不断自我反省,以识别并改正个人缺点和业务中的不足。阳明先生提倡的省察克治之功强调了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4,心上的用功与深度理解:真正理解经典文献需要深入心灵的探索,这同样适用于商业实践。企业家应该深入理解市场、客户需求和内部运作,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数据分析。

  5,避免平庸与追求卓越:阳明警告不要陷入平庸,这对企业家而言,意味着始终追求创新和卓越,不满足于现状。

  6,怀疑与批判思维:虽然应尊崇学习,但也需要批判性地思考所学内容,这在商业决策中尤为重要,企业家需要分辨信息的真伪,做出基于事实的决策。

  7,避免浅尝辄止与深度学习:企业家应当避免只停留在表面的知识学习,而应深入掌握核心概念和技能。

  8,避免分心与专注:专注于核心原则和价值观对于企业家来说至关重要,避免被短期利益或不相关的事务分散注意力。


润泽园官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如未特殊说明,其版权均由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润泽园”)享有。未经润泽园书面授权,不得擅自转载、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 本网站可能出于传递信息目的转载其他作者内容,该等转载行为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联系我们”版块注明的电话或邮箱向我们反馈。真诚欢迎来自您的建议和反馈!
更多动态

润泽园官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如未特殊说明,其版权均由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润泽园”)享有。未经润泽园书面授权,不得擅自转载、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 本网站可能出于传递信息目的转载其他作者内容,该等转载行为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联系我们”版块注明的电话或邮箱向我们反馈。真诚欢迎来自您的建议和反馈!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