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即领导力 | 企业家故事-致轩(二):辛酸背后
02辛酸背后
致轩的成长中,父母的生活与工作,始终以餐饮为中心。这一行的喜怒哀乐,他习以为常,并过早体会到了餐饮经营者不为人知的辛酸。
契约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2005年前后,人们对其理解尚浅。
卢家湾第一家店生意红火,甚至带动了所在地段餐饮行业的发展。
房东眼红,坐地起价,说年租金要成倍涨。几轮争执后,卢有刚按“要求”交够房租,事情得以平息。
房租调高后,本想专心经营一家饭店的卢有刚有了开分店的想法,也为他后来开连锁店打下了基础。
“原本我父亲做制造业,办鞋厂,思维只有一种——守。时机成熟后,关停第一家店,开了第二家店。在老地方这看不到前景,跟不良的人打交道没有未来。”
浙江有道名菜,“千岛湖鱼头”。正宗的千岛湖鱼,运费贵,成本高昂。
卢家湾第二家店是山庄。卢有刚的一位朋友,从节约成本考虑,建议用附近水库的鱼。他认为,鱼长得一样,真正能看出差别的人,少之又少。
卢有刚听罢,摆手拒绝,“生意要以诚信为首,我们不能这样做。”
父亲的经营之道,致轩印象颇深。刻骨铭心的记忆中,还有父母从事餐饮的无助与无力。
“有时候在店里,看到客户胡搅蛮缠。”他觉得父母被人欺侮。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顾客是上帝”被看成餐饮服务中的神圣原则。
卢家湾主营宴席类餐饮,人们愿意也乐意在欢聚之时,多喝几杯。
客人酒喝多了,闹事的场景也多了。致轩清楚地记得,“一位客人用手指着妈妈骂,还用脚踹收银的门。”
“妈妈,我们不要做这个生意,太受气了。”他当时无法释怀。但白手起家的卢有刚和妻子,更想趁势继续发展。
致轩临上大学前,卢有刚又签了一家新店,12000平米,并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划装修。
原本,一家人商量好要一同送致轩上大学。即将奔赴大学报到的那天,卢有刚开车,刚把一家人送到车站,他转身对致轩说,“店走不开,我需要马上回去。”
义乌火车站,满是即将上大学的学生。欢乐喜悦的气氛凝聚在候车厅上空。只有一个人,难过极了,他哭得稀里哗啦。眼泪中,闪烁着这个青年对未来的惶恐。
03刻意锻炼
进入大学后,致轩对创业跃跃欲试。他说自己早在高三,当别的同学专心备战高考时,他满脑子想的就是创业。
“城市的地图就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自己是商业奇才。”
他肯定自己的商业逻辑,“就是可以赚到钱。”
大一暑假,他开始运营私域社群。不过,第一次创业,像一阵旋风般轰轰烈烈地袭来,又以风的速度下马。“没赚到钱,也没亏钱。”
大学毕业后,致轩没如父亲所愿报考公务员。他到上海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做投资顾问。
此前,致轩在父亲的企业内,常被称“小卢总”。他初入职场的公司以狼性文化著称。他想借此机会,激发内心的奋发精神。
他的工作从给领导买早餐开始,以及到基层跟业务员打成一片,处理关系,负责KPI考核等。
职场的纷杂虽然没他想象中神秘,但他切身感受到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不屈不挠一定要达到目标的精神。
文|茜文
配图|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