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即领导力 | 企业家故事-致轩(一):童年,很难有家的感觉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道德经》
在义乌,人们用40年摆脱了贫困,从“鸡毛换糖”到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很多当地商人历经坎坷,他们希望子女未来能少吃苦。
经营高端连锁餐饮的卢有刚,也是如此。他希望儿子卢致轩能幸福安稳地度过人生。相比创业,他更希望儿子工作稳定,比如考公务员。
生于1994年的致轩,偏偏不甘于安逸。他大一时就在互联网创业浪潮中小试牛刀。疫情三年,他看准低成本进入市场的时机,接连开了十几家餐饮连锁店。
成长在义乌,父母从商。生意场上形形色色的经营者,商场中的风云变幻,这个年轻人从小耳濡目染。
当很多人以为,这样家庭背景下的孩子,即使没有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也会顺理成章成为其父母企业的接班人。但致轩做了一个让旁人意料之外的决定。
01童年,很难有家的感觉
从义乌驱车几十公里,途径江滨、商博、泥塘、西庄,就到了东阳。
东阳最有名的,当属东阳卢宅。当地流行一句话,“北有故宫,南有卢宅”,可想见其排场和气势。
东阳是致轩的祖籍,他的出生地。这里有他的童年。
卢宅是姜子牙后裔聚居之地。致轩的父亲卢有刚是卢氏望族后裔。
虽出身名门,但卢有刚家境并不富裕,他早年在安徽打工,还做过货车司机。卢有刚和致轩母亲结婚时,家产为负。
上世纪90年代,浙江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经营者们积极投资兴业,在鞋、纺织等领域崭露头角。
大环境下,卢有刚开始做点小买卖,有些积蓄后在温州办了一家鞋厂,产品配送到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售卖。
童年记忆中,致轩的家就是仓库。“床边堆满了纸箱。”
为了多赚钱,卢有刚常年奔波在路上。致轩出生时,初为人父的卢有刚,看了一眼孩子,就又匆匆上路。他常年驾驶一辆摩托车,在义乌、东阳,两地往返。
致轩的童年,和父母聚少离多,更多时寄住在东阳姨妈家里。
“妈妈总是趁我睡熟后离开。”每次醒来,看到旁边空落落的枕头,年幼的致轩,一个人流泪。
泪水流进了妈妈的枕头,孤独感不知不觉浸入了少年的心里。
机缘巧合,卢有刚关掉鞋厂,将全部家当投入餐饮,从做农家菜开始,后转型宴席类高端餐饮,单体门店面积超过10000平米。
在义乌,人们办寿宴、生日宴、乔迁宴……卢有刚创办的卢家湾,陪伴过不计其数家庭的团圆与美好。
卢有刚希冀给更多人营造家庭的港湾。但生意红火的同时,致轩很少与家人团圆。他曾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并非常态。
“中秋节,大家合家团圆时,正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别人18:00开餐,我们家16:00就吃了团圆饭。团圆饭像大锅饭,每个人打一点现成的食物而已。妈妈把我安顿好,就到门店继续‘打仗’去了。”
文|茜文
配图|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