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转变:“我的孩子成绩提高了”
本文的纪孝伟通过自我学习和家庭教育的转变,帮助孩子解决了学习问题和成长困惑,体现了认知转变对于个人和家庭发展的重要性。他在教育培训行业中的经验表明,经营不能只以赚钱为目的,而应关注个人成长和家庭教育。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他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变化。这一案例强调了持续学习和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过去一年,经济复苏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快。有些企业经营者,对未来信心不足。
然而,山东青岛的纪孝伟从事教培行业多年,他的企业非但没受疫情影响,学员数量不降反增。
在经营之路上,有句话令他印象颇深——“世界上最坚固的东西,是自己的认知”。
只有认知转变了,人生才能舒展。
这些年,他义务给家长做家庭教育分享,他感慨“经营不能以赚钱为目的”。
“因为我看到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我也看到自己曾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我真心希望其他家长在教育方面,不要再走弯路了。”
以下,是纪孝伟从家庭和事业方面,分享自己的心路改变。
“我的孩子成绩提高了”
我从事教育培训行业,曾高价学习过很多家庭课程,但自己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是解决不了。
我孩子上初二时,迷恋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还是偷着打游戏。我当时特别困惑。
后来通过学习,我理解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开始回看自己。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从小到大,我们对他的教育只关注成绩,没关注过他内心的成长。
一直以来,孩子不知道他为什么而学。别说孩子,这些,我曾经也不知道。
当我真正体会到“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我跟爱人商量,对孩子的学习不应再去管教,我们要自己先学习。
于是,我和爱人每天早上读书,晚上听课。半年后,孩子上初三的寒假,我跟他建议,你有时间也可以和爸妈一起读书,比如《文化自信民族复兴》《论语》《大学》《道德经》等,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这事要放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我们利用寒假,每天一起读书40分钟,早上20分钟,晚上20分钟。我读一段,他读一段,即使除夕的晚上,我们都没间断。
等孩子寒假之后再开学,他的成绩开始出现逆转。以前,全年级1400多人,他排700多名。开学两个月后,他的排名向前了300名。他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刻苦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孩子说:“我看到爸爸妈妈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读书,我躺在床上觉得不好意思。”孩子心明眼亮,他能感受到家长的变化。
孩子的成绩之所以提高飞快,每日读书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慢慢变得有担当、有责任心了,更有了自己的志向。
最令我欣慰的是,孩子读初三时,学校评选团员。全班只有七个名额,他和另一位同学并列第七,老师让重选,这时他站起来主动把名额让了出去。事后,我问他怎么想的?他说:“你和妈妈整天在家里学习,让我知道了‘人活着不能为了名与利’,我到高中以后会更好。”
那一刻,我感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进入高中后,也是这样践行的,在班级中主动担当与付出。年前,班主任在群里发信息,孩子被评为这学期唯一的新团员,七名老团员全部把选票投给了他。曾经让出去的荣誉又回来了,我感觉这次更有价值。
如今,孩子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谦谦君子。每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一想到自己的志向就有了能量,能够自我调节。
生活中,他有时说话会带情绪,但很快就能观照到,并及时给我们承认哪里没做好,这是他以前做不到的。
今年暑假,他写作文,其中一句“通过对‘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的学习与阳明先生所说的‘晦养厚积,金之在冶’相联系,自己要暗暗努力,为机会做准备。”
他现在读高三,每天临睡前读十分钟《道德经》。中华文化引领孩子走上了人生大道,我也有了持续学习的动力。
家庭共学
学习心得:
认知转变是发展的基础:文章中纪孝伟的经历显示,只有当他开始转变自己的认知,从只关注孩子成绩到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于企业家来说,这意味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找到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关注员工成长与福祉:纪孝伟通过自我学习和家庭教育,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类似地,企业家也应该关注员工的成长和福祉,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只有当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支持,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以长期价值为导向:文章中提到“经营不能以赚钱为目的”,这提示企业家应该以长期价值为导向,而不仅仅是追求短期的利润。企业家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和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这样的经营理念有助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家庭教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纪孝伟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孩子解决了成长问题,这启示企业家可以将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倡导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以及关注员工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发展,企业可以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工作环境。
采访、整理 | 茜文 配图 | 白喆
责任编辑:九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