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持续领先于他人?

  2025-02-27

插图1.jpg

吉姆·柯林斯在《再造卓越》一书中说,“狂妄自大是任何公司进入衰退的必然征兆。”
企业经营,一个阶段的领先无法确保下一个阶段还能持续领先,必须保持一种警惕和临界状态,才有可能保持公司所应该具备的活力。
有位企业经营者提问:我们在细分领域,差不多做到了全球第一,产品出口全球110多个国家。我们也希望用极致思维做企业,但问题是,怎么能提供持续的价值给到客户?怎么能持续地创新?怎么能持续地永葆优势?
润泽园回应:
最根本的,还是我们这颗心灵的纯粹。
老子《道德经》里讲的“质朴”,也就是华为所讲的“尊重常识”,也就是稻盛和夫所讲的“作为人何谓正确”,都是让我们这颗心纯粹下来,洞见本质。
有人分享了这样一份经历:他去找到营养师,咨询如何平衡饮食,让自己更健康。营养师和他聊了一个小时,最后只送给他五个字,“该吃啥吃啥”。一开始,他觉得这句话很玩笑,但是最后想想,事实不就本该如此吗?
经营企业同样如此,该做啥做啥。
什么叫“该做啥做啥?”对客户,我们是否应该真诚呢?这就是应该啊!要真诚地对待客户。对客户我们是否应该勤勉呢?当然就是应该啊!就是“该做啥做啥”。
什么叫尊重常识?什么叫常识呢?该吃啥吃啥不就是常识吗?该干啥干啥不就是常识吗?所以,华为说我们没什么了不起,我们只是尊重常识而已。
联想的柳传志,20年前曾说,虽然并购了IBM PC,等等,看起来了不起,但其实我发现自己没什么了不起,我们只是——说到做到。好简单的四个字,只是“说到做到”而已啊!你看,成就了世界级的中国企业。
插图2.jpg
所以,如何能够尊重常识,如何能够说到做到,如何该干啥干啥、该吃啥吃啥、该做啥做啥呢?除了去除小我,还有其他的路径吗?能够让我们偏离的,我们知道该做但是不做,知道该吃但是不吃,知道我们该去勤勉不去勤勉,不都是我们的小我吗?不就是那八颗小我的心吗?除了这个还有什么?
所以大道至简,阳明先生在晚年的时候别人问他,“先生,您除了致良知还能说点什么?”阳明先生回答是“除了致良知,还能说点什么!”一个字没改,就是把一个问号改成了感叹号。致良知不就是让我们去除小我,开发大我吗?
具体到各行各业运营、战略上,有许多用不完的方法,这些我们都能学,但是心法学不到。
为什么有些问题总是反反复复,没有办法去病根儿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那个根儿,没有找到如何去根儿的办法。症状千差万别,病根儿只有一个,就是心上的那八颗小我。
我们可以算一算,躁心,是不是可以让我们不断做出错误决策?傲心,是不是让我们错过一拨又一拨的人才?怠心,是不是让我们错过一拨又一拨很优秀的客户?更不用说忽心、妒心等等,这些心我们留着它干嘛呢?
此前是不知道,我们觉得作为普通人,我们就这么生活过来的。只有阳明先生站得高,看得远,告诉我们说,正因为这八颗心让我们成为了普通人。多数人都希望成为少数人,但只有少数人成为了少数人,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去除这八颗心。我们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这不就叫做去除病根儿吗?这就叫根本有效。
根本有效不等于灵丹妙药!这个世界没有灵丹妙药,但有根本有效的路径,我们不断地去除这些病根儿,通过一条根本有效的路径,让团队更加地纯粹。
如果没有一颗纯粹的心灵,很多所谓的创新都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其所谓的创新,都是完全以技术为中心的,都是产品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那这些创新,只是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已,对客户没有价值,这统统都是小我,小我在作怪,所以才做出那些浪费资源的所谓的创新。
只有回到真诚、纯粹、质朴,创新者才能拿出好的作品。同样,回到真诚、纯粹、质朴,企业经营者才能做出富有远见的决策。

动图.gif

·END·

小微大道.jpg


更多动态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