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句话想分享,让你重新看待员工关系
文章探讨了企业经营中员工、客户、股东三者的优先级问题,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对此有不同看法。随后,文章重点阐述了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认为员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经营者应善待员工,理解员工的心理和需求,与员工建立温暖、光明的关系,帮助员工提升本事,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员工、客户、股东,这三者到底谁更重要呢?在美国,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基本都是将股东放在第一位,华尔街也几乎都将股东回报最大化作为最根本目的;在日本,像稻盛先生的企业,会更看重客户的利益,有客户才会有股东的利益;而在中国,像海底捞,会将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的逻辑是善待员工,员工才会善待客户。
到底以谁为主,满足谁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企业最根本的经营哲学之一,反映的是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目的和意义的判断,以及对经营逻辑的思考。关于员工,这里有四句话想与大家分享:
一、员工是希望你好的人。
不管出于怎样的际遇,员工来到你的公司,他都会希望你的公司能更好。公司好,待遇也会好,同样的付出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因此,员工本质上是与公司一条心的。
二、员工是能帮到你的人。
再好的战略规划,最终都要靠员工来实现。有了这两句话的铺垫,经营者与员工的关系就可能会稍微“软化”一些,过去站在不同的视角,出于不同的企业价值观,也许曾有对立的情绪,但无论如何,员工是可以利益公司的人,若能这样想,经营者看待员工就会有一份同理之心。
三、员工是和你我一样的人。
作为普通人,每个人都有“八颗心”——怎样的八颗心呢?就是阳明先生在《示弟立志说》中所讲的,怠心、忽心、燥心、妒心、忿心、贪心、傲心、吝心。这八颗心,员工有,经营者也有,当经营者能够读懂自己,也就能够看懂员工,从而就能少一份苛责。
企业经营者毕竟掌握着一定资源,因此是有相应能力和条件、以多种方式去关怀和帮助到员工的。比如,如果你能帮助员工解决家庭困扰,让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工作,是可以激发员工更多活力与热情的。
四、员工是愿意与我们同行的人。
既然来到一家公司,已经付出了一定时间和精力,多数员工是愿意在这里获得长久发展的,尤其是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下,稳定的工作可以避免许多起伏。所以,如果员工频繁离职,经营者就要考虑,是否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呢?
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有的经营者也采取了各种办法,但很多方法都难以触及人心。如何触及人心呢?洞察员工心底的渴望。
我们说,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存在五个层面:①交易型;②产品型;③方案型;④温暖型;⑤光明型。其实,经营者与员工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停留在第①、②个层面,却期待着员工与企业共进退,这似乎也不太公平。
想让员工与企业一起同行,就要帮到员工,不仅要提供有形回报,也要提供无形收益。“无形收益”就是本事。客户是公司的,公司是老板的,但本事是长在自己身上的——这是许多员工内心的声音。
员工渴望提升本事,提升业务技能是一方面,改变心态认知也是一方面,“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对员工如此,对经营者自身也是如此。
心得:
1,经营哲学的重要性:企业家应明确企业的经营哲学,确定员工、客户和股东之间的优先级,这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核心价值观。
2,重视员工价值:员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善待员工,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绩效。
3,建立同理心:企业家应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员工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关怀和帮助员工,建立更加紧密和和谐的员工关系。
4,提供全面回报:除了物质回报外,企业家还应关注员工的无形收益,如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本事,实现个人价值。
5,深化员工关系:企业家应与员工建立温暖型和光明型的关系,超越简单的交易和产品层面,通过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6,自我提升与反思:企业家不仅应关注员工的成长,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和能力,以更好地领导企业,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