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的四重境界

  2024-10-29

  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后,写下《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以教导前来求学的学子们如何进德修学。文章强调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是成为圣贤的关键。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人们可以达到不同的境界,从文字上的理解到真正的践行,再到深刻体证人生真相后的必然选择,最终达到明合妙用、自信走向成功的境界。


1-1.jpg


  1,《教条示龙场诸生》背后的深意


  正德三年(1508年),阳明先生三十七岁。龙场悟道之后,前来向他求学的人络绎不绝,面对求学若渴的学子们,阳明先生写下了著名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以助他们进德修学,切实受益。

  《教条示龙场诸生》是一名悟道者对后来者的教诲,明朝学者施邦曜先生对此文的评价是:这篇文章是初学的规则,要点是“立志不渝也,好学不倦也,改过不吝也,嗜善若不及也。作圣之功,尽于此矣。当书以置左右。”

  阳明先生悟道之后始终依道而行,绝不是一个“教条”之人。但在这里,他以“教条”为名,实则是为凸显“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之重要。原文中,阳明先生用了“慎听毋忽”四字来强调。这是对学习者的提醒,除了读懂字面的释义,更要读懂“教条”背后的深意。


  2,阳明心学之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精髓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对于立志,有的人会存有这样的疑惑:我从小没有立志,但走到今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啊,为什么还要立志呢?

  其实,阳明先生所讲的立志,是着眼于人生之终点。一个人在做大事业、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确实也能有所成功,但他为了做大事业、追求幸福而选择的方式路径,未必都是正确的。如果一开始的道路就选择错了,没有正确志向的牵引,那么即便路上取得再大的成就,到了路的尽头也会发现,自己原来浪费了那么多生命的时光。

  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呢?立志而圣、而贤,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为世人揭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人生真相,每个人都可以朝着圣贤的方向提升自我。这才是真正的“志向”。

  真正的立志不是要去做怎样的事,不是未来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老师,而是你到底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比如至少成为一位君子。一个人只有明白自己的人生要抵达怎样的最终目标时,他的出发点和所走的道路才有真正的价值。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勤学不等于勤奋,如果不知道勤学的目的,勤奋的付出也算不上用功。所以,勤学的前提是有正确的立志。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明确勤学的目的至关重要,若无志向在前,学习会缺乏动力,也难以开心。

  在阳明先生看来,勤学的标准“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确立了目的和标准,才谈得上勤学的方法:放下自己的认知,以更高层面的心为心,如此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真正激起想要勤学之心。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改过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改过的方式需多加注意。改过有两个层面:一是“事上改”,二是“心上改”。事上改过看起来容易,但很难“不二过”,想要真正改过,一定要在起心动念处下功夫。

  每一个错误的起心动念,都可能通过积累最后导致危险的结果。有无“缺于廉耻忠信”?有无“薄于孝友之道”?有无“陷于狡诈偷刻”?心上有漏,事上有缺,一念改过,即得本心。


  责善:责善,朋友之道。

  对于“责善”,阳明先生特别提到了其对象:“朋友”。何谓“朋友”?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有了相同的志向,向同一个老师请教,这是责善的前提,责善之道用于朋友,尽量不用于家人和上下级之间。

  责善是同师、同志之道,有了这样的沟通前提,当你委婉地给他人指出不足时,对方才有可能接受并改之。而在家庭中,长幼有序,孝悌为先,不能简单地相互责善,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而在职场上,各项工作自有其制度、流程,责善需要与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组织向前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家庭和职场里不能指出对方问题、不能批评他人,只是要注意场合和沟通方式。比如,你可以组织家人/团队每周召开一次深度沟通会议,在会议上彼此可以畅谈,但也要注意,多提建设性意见,不能有“愤心”。


  3,《教条示龙场诸生》的四重学习境界


  学习《教条示龙场诸生》,可以分为四种境界——

  第一重境界:在文字上明白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这篇文章文字上并不晦涩,初学者读上几遍,基本可以掌握大意。但文字上读懂,与自身成长并没有什么关系。

  第二重境界:真立志,真勤学,真改过,真责善。

  阳明先生讲,凡人与圣贤的差距,关键就在一个“肯”字。只要你肯真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便能收获成长,迈上人生新一台阶。

  第三重境界:明白人生真相后地必然选择。

  立了志为什么不能很好的践行?还是“知”上不够,若能深刻体证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潜能,一定会在勤学、改过、责善上更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教条”。

  第四重境界:明合妙用,自信地走向成功。

  阳明先生25年上下求索,终在龙场悟道,清楚地知道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重要,他后半生的明合妙用,立德立功立言,向世人证明这条走向真正成功的路径是可行的。

  四重境界,你在哪一层呢?


  心得:

  1,立志于企业愿景:企业家应立志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明确企业的愿景和使命。这不仅关乎企业的方向和战略,更是企业家个人品德和人生追求的体现。正确的志向能引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2,勤学以提升企业实力:企业家和董事长应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勤学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通过放下成见,以更高层面的视角审视企业,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激发不断进步的动力。

  3,勇于改过以优化管理:在企业经营中,面对错误和失败时,企业家应有勇气承认并改正。改过不仅是对错误的修正,更是对自我完善的追求。通过“事上改”和“心上改”,企业可以在制度和文化层面实现持续改进,提升竞争力。

  4,责善于团队沟通:在团队管理中,企业家应善于运用责善之道,委婉地指出团队成员的不足,并鼓励他们改进。责善的前提是建立信任和共同目标,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协作,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5,追求四重境界以成就卓越:企业家应将学习《教条示龙场诸生》的过程视为个人和企业成长的阶梯。从理解到践行,再到深刻体证和自信成功,每个阶段都是对企业家智慧和勇气的考验。通过不断提升自我,企业家可以引领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更多动态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