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低谷期也是机遇期,如何笑着活下去
魏勇通过21年的创业经历,将一家街边小店发展成沈丘当地最大的餐饮连锁品牌笑乐惠。尽管餐饮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巨大,但笑乐惠在疫情之后实现了快速增长。魏勇从部队生活中学到的坚韧和责任感,帮助他在创业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坚持真诚经营,对员工和顾客以亲人般的热情对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客户信任。疫情期间,魏勇为防疫人员提供免费爱心餐,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为企业赢得了更多客户的忠诚。学习阳明心学后,魏勇不仅改善了家庭关系,也在企业经营上更加重视心灵建设,使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他计划未来继续扩展业务,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
21年前,怀揣8000元的魏勇,在河南沈丘开了一家街边小店,十几张桌子,卖羊肉串。
如今,这家街边小店已成沈丘当地最大的餐饮连锁品牌笑乐惠。
作为传统行业,餐饮受重大事件影响颇深。《新冠疫情下中国餐饮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中写道,“疫情发生以来,餐饮企业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困难。”
据《2023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餐饮收入合计43941亿元,同比下降6.3%。”
行业低谷期,众多餐饮企业线下店关闭。但魏勇的笑乐惠,不仅没有受挫,反而在疫情之后快速增长。
1、“如果不是当兵,可能会进监狱”
魏勇在沈丘小有名气,不仅其餐饮美食在当地媒体亮相颇多,他创办的笑乐惠还被当地政府称为“爱心企业”。
网络上有则视频,被朋友围绕的魏勇正掏心掏肺,分享经营企业的心得,他的右手在胸前一划,“百术不如一诚”。
这一划,划过了岁月。魏勇的经历,如他所从事的行业,百味杂陈。
曾经的魏勇与今天的他,判若两人。
魏勇的岳父喜欢养鸟。有次魏勇带朋友到岳父家,鸟见魏勇来了,立刻闭了嘴巴。岳父跟其朋友道,“你看,我们家的鸟,见到魏勇都不敢叫了。”
曾经很长时间,魏勇不仅和岳父岳母关系不好,和妻子也常吵架,对于孩子,除了批评打骂基本无他。
魏勇的小儿子6岁时,做过一次手术。期间,魏勇给妻子打电话,想安慰孩子几句,却被儿子态度强硬地拒绝了。妻子无奈,把免提打开后,他清楚地听到儿子说了一句,“我才不稀罕爸爸的电话。”
魏勇在家人心中,不是个好脾气的人。
何止脾气不好,他形容年少的自己,“社会大哥”。
魏勇小时候,特别调皮。上了初中,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不仅在本校打,还跑到别的学校斗。
别的同学逃课,老师严厉批评甚至请家长。若魏勇逃课,老师视而不见。即使他两天没上学,回到学校后,老师直截了当,“你有事就出去玩吧。”
老师甚至不希望这个学生在班里,“你在,那我走,你给大家讲课吧。”
再后来,他已经不是逃课,而是彻底不想上学了。
多年后,魏勇感慨,“如果不是后来当兵,可能会进监狱。”
初二时,魏勇自动放弃了学习。父亲看到征兵消息后,极力希望儿子入伍。但他不愿意,“父亲让当兵,我偏不当。”
被父亲强硬送到部队后,魏勇一直想当逃兵。他不配合训练,跑5公里,即使班长拿着皮带在后面抽,他依然我行我素。魏勇回忆,“你抽,我也不跑。”
好心的指导员找到魏勇,推心置腹,谈话两小时有余。
“父母希望你能在部队得到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当逃兵,回来要关禁闭,要受处分。既来之则安之,你要好好利用部队的时光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将来回到地方,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现在正是锻炼自己的时候。”
指导员的一席话,让这个叛逆少年的心,第一次柔软了。
魏勇转念一想,“不愿意就是被动,被动很煎熬。”
“当你的思想转变之后,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时,会觉得苦和累是最能锻炼自己、磨炼自己心智和毅力的时候。”
此后的军队生活,魏勇一改往日的消极态度,精气神变昂扬了。他不仅连续4年被评为先进,还连续两年担任新兵班长,训练新兵。
连队近百人,能当选新兵班长,可谓百里挑一。
曾经逞勇斗狠的社会大哥,变成意气风发的班长后,魏勇自信了许多。
他坦言,这是自己新的开始。
2、创业,想闯出点名堂
军旅时光,匆匆而过。
退伍后,魏勇跟着父亲跑了两年车,拉啤酒。
“都是散装的啤酒,需要用绳子捆起来。”一次,啤酒瓶爆炸,伤到了魏勇的眼睛,影响了视力。这次意外,跑车的营生被迫停止。
1999年,魏勇在沈丘县人民医院,做了两年保安。那时,母亲常跟他说的一句话,“你都20多岁了,每个月工资不够花,还向我要钱。你什么时候能不向父母要钱?”
魏勇的父亲是货车司机,常年驾驶一辆7米多长的中型货车,全国各地跑运输。母亲没有工作。魏勇在家中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哥和一个弟。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魏勇父亲跑车。
魏勇的家乡沈丘,隶属河南省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交界处,是《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故里。文化源远流长,但沈丘在2018年8月1日前,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魏勇回忆,“父亲辛苦一年,就顾个吃喝。”
为了多挣钱,魏勇开始在饭店跑堂。一天,他看到一家饭店贴出转让告示。他心动了。
不过,他很快被父亲泼了冷水。父亲极力反对儿子创业,“你这个小年轻,没干过餐饮,人家干了几十年都干不下去,你能干好?那不可能!要钱?没有。”
当过兵、被评为先进的魏勇,想闯出点名堂,“不让干,越要干。”
但怎么干?魏勇手里,只有8000元。母亲给的。
“她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给我了。”母亲手里就这么多钱。
有了8000元,魏勇又朝朋友借了几万,终于接手了这家转让的门店。
2002年,他的小饭馆开张了,取名“笑乐惠”。“笑,笑迎八方来客;乐,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惠,经济实惠,惠民利民。”
最初的笑乐惠,从店员到老板,一共5人。“请不起大厨,全是自己干。”
为了增加客流量,魏勇在店外摆地摊,做大排档。放上几张桌子,冬天卖火锅,夏天卖烧烤。
别看店面不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每天早上5点,魏勇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后座绑上一个大铁筐,就出门买菜了。
摩托车一启动,排气筒直冒青烟。“还是一辆烧机油的车。”
警察看到魏勇,捂着耳朵直摆手,示意他赶快走。“摩托车噪音太大了。”
魏勇创业这年,沈丘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当时,老百姓的认知,年轻人能有个安稳的工作,才是正经事。
魏勇退伍后,有的战友分到了政府,有的在机关。唯独创业,少有人提及。人如其名,他勇敢地走出了一条和当时年轻人不同的路。
多年后,回想创业的动力,他能想起的,多是自己小时候和妈妈在厨房的情景,“当时沈丘几乎没有饭馆。那时家里来了客人,我帮妈妈剥个大蒜,摘个葱,刮个姜,捣个蒜泥。妈妈一转身,我给她拿锅铲。”
童年情景,回忆在心头,温馨美好。“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往厨房跑,帮妈妈干活,很快乐。”
除了儿时的美好记忆,魏勇创业更多是现实原因。一方面,他当保安的工资太少;另一方面,他觉得“丢面”。
想要摆脱贫困,赢得尊重,创业,是魏勇当时唯一途径。
经营街边小店3年后,魏勇已是有点经验的小老板了。略有些积蓄,他就开始扩大店面。这时,笑乐惠近2000平米,员工40人。
店面大了,员工多了,可营收并没正比增长。
魏勇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只进账82块钱。“白天一个客人都没有,晚上只来了一桌就餐。”
生意冷清,员工也没了干劲。魏勇心里不是滋味,但他认为这不是员工的问题。
他当即号召大家,马上开会。“昨天我们卖了82块钱,不怪大家,这是我的问题,是经营的问题。我们要一起想办法。”
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魏勇决定从当月起,每位员工工资加100元。此前,刷碗的大姐,一个月200元。
工资涨了,员工信心增强了,“一起努力。”
随即,魏勇开始调整经营策略。为了增加客流量,他再次从大排档、摆地摊做起。同时,店面开始做促销活动,“羊肉串 5 毛钱一串,吃一串送一串。”传单一发,当天晚上,原本生意冷清的店门前,宾客络绎不绝。
魏勇还记得当晚,“一共卖了1000多块钱,假币就占了3张。”
生意火爆。魏勇回想,这是自己经营餐饮中的第一次转折。扭亏为盈的关键,他感慨,“因为真诚。”
魏勇要求员工对客人要像“亲人”般热情招待。首先,要有亲人般称呼。“对长辈,称呼叔叔阿姨。比我大的,叫大哥大姐。”其次,对亲人礼尚往来,“不管消费多少,餐后送水果,送礼品。消费少的送小礼品,消费多的送茶具。”再次,替亲人省钱。“给客人点菜,不允许客人多点,要让客人少花钱,少点菜,不够了再加。”
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笑乐惠的口碑越来越好。口碑好了,人气高涨,品牌效应随之而来。此后多年,魏勇的生意一直都挺好。
3、心上发炎
2009年前,魏勇一直在家乡埋头做生意,从没出去取过经。
“那时候一天能卖几千元。”魏勇觉得一年能挣十来万,很满足。
直到同年4月,魏勇到湖南参加了一个美食考察团。他感慨,外面世界真精彩。“才知道什么是井底之蛙,其实连井里一个小蝌蚪都不是啊。”
这次考察,他的思路逐渐被打开。
2012年,朋友跟魏勇提及,有个店在转让,开发商连同房子出售。
“这是个机会。”魏勇第一次考虑开分店。
“一家700多平米的店,地段不错。”
开发商要价157万元。但做了几年生意的魏勇,积蓄只有40多万元,只够付定金。但他看重了机会,当即决定贷款,通过按揭付款的方式顺利签了合同。
当过兵的魏勇,做事雷厉风行。简单装修后,魏勇的第二家店开业了,生意红火。
这时起,魏勇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有次他在上海学习,老师讲KPI、管理、营销。魏勇基本没听懂,但他记住了“小王战略”。
“小王战略就是区域为王。你在一个小县城或在一个区域,门店数量要最多,体量要更大。当你区域为王时,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就出来了。”
有了明确的思路,魏勇开始扩张。
沈丘县下辖2个街道,16个镇,4个乡。2012年,沈丘正处于国内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时期。据《新中国城镇化七十年演变路径》,“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36.21%提升至2012年的52.57%。”
“县城很小,东西3公里,南北3公里。”
当魏勇开了4家分店后,笑乐惠迅速成为沈丘规模最大、店面最多的品牌。
好景不长。2012年年底,国家出台了八项规定,对政府公款消费进行严格控制。此前,魏勇形容,一天就能把县里领导见个遍。
政策抑制了吃喝风,没能限制魏勇继续扩张的野心。
2016年年底,魏勇的几家店,年营收近百万。他又看中了个地方。相较之前,这次不是一家店,而是一栋楼。
“一共9000平,总投资需要1800万。”
经营的顺遂,魏勇信心大增,他开始不满足于餐饮。
“一二三层是餐饮,四楼到顶楼是客房,酒店共90间客房。”
当时他账上现金,只有200多万。尝过杠杆红利,他开始大胆贷款、借钱。
“剩下1600万,来自于银行贷款、亲戚借钱、朋友借钱,朋友借其他朋友钱......”终于,魏勇的头衔,增加了“酒店魏总”。
酒店开业,临近春节。冬日暖阳是河南东南部的一张名片。但魏勇的酒店,温度不高。
“从腊月二十六开到初一,生意冷清。”
魏勇疲惫至极,过往的骄傲自满,掺杂着贷款的压力,他感觉自己病了。
医生说可能是滑膜炎。即使每天输液,魏勇症状非但没好,反而更严重了。“背疼、腿疼,全身疼。”
疼痛难忍,魏勇形容,“腰都直不起来了。”大年初二,魏勇前往郑大一附院检查。这次医生预判,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需要抓紧时间做核磁检查。
拿到结果后,医生笑了,“你什么毛病都没有。”
但很长时间里,魏勇的状态没有好转,“无力、焦虑,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香,真的很难受。”
4、曙光
酒店开业一年有余,魏勇到重庆参加了一个学习会,讲致良知、心之力。
“那时候一听,哎呦,瞬间感觉老师说的,不就是我的心病吗?我终于看到了曙光。”
2019年,他还参加了学习会组织的的企业家论坛,并报名成为志愿者。
当时年营收3000万的魏总,志愿者的工作,不比他当老总轻松。除了迎宾、沏茶倒水,还要打扫卫生,包括厕所。
他想用身体力行,为自己寻找答案,疗愈心灵。
通过学习和践行,他说自己对阳明心学有了更深层理解。“心上有了力量,心就明了,有干劲了。腰不酸,腿也不痛了。”
往事并不如烟。魏勇深省,“曾经身体不适,不是身上发炎了,而是心上发炎。”
学习后,他感悟,“人生就是致良知,自己提升心之力。”
反躬自省,他认为自己开店一味扩张,其中夹杂着过度的“贪欲”,很难走远。
对于涉足酒店,他承认自己当时不懂管理。“挣点钱容易飘,碰到困难压力大。”
他学习阳明心学,感慨阳明先生在逆境中开悟,“阳明先生让我们认清自己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天地万物一体为仁’,‘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自己拥有无尽宝藏。人生重大战略,就是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
魏勇逐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心灵品质的差别。
他想起儿子那句刺痛自己的话,“我才不稀罕爸爸的电话。”他思考孩子为什么这样说话?“一,我以前经常批评孩子,孩子对我恐惧害怕。二,我和妻子经常吵架。他是发自内心不喜欢自己的父亲,甚至恨他的父亲。”
魏勇说想明白的那一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心,“我要成长自己,我要爱我的孩子,我要爱我的妻子。”
他从不吵架开始改变自己。
如今,他和孩子们每天见面第一件事,就是拥抱。魏勇出差时,每晚必给家人打电话。
魏勇笑言,曾经话都拒绝跟自己说的儿子,如今常提醒他,“爸爸,抱抱。”
曾被岳父称其“鸟见了都害怕”的魏勇,因为自己的改变,整个家庭和谐了。“以前在家无话可说,现在在家,我们无话不说,夫妻关系也好了。家里到处是笑声”。
魏勇敬重岳父岳母,“他们现在非常疼爱我,觉得这孩子挺善良,挺懂事。”
在魏勇的企业内,家人甚至家人的孩子也参与到中华文化的学习,已经共学3年有余。他鼓励侄女参加了在义乌举办的“企业二代领导力”课程,他说侄女学习之前,一度自卑,甚至恐惧婚姻。学习之后,侄女就步入了婚姻。他发现侄女自信了很多,现在对自己的事业和婚姻家庭都有了更成熟的认知。
魏勇鼓励家中孩子们,在学校要勇于担当,敢于挑战,在外要尊敬他人。
5、风中逆行者
改变,同样渗透在企业经营中。
2020年春节之前,魏勇准备了几百万的货。但疫情的到来,一切被迫暂停。不能营业,魏勇决定,将新鲜蔬菜、肉食,还有千岛湖的活鱼,全部分给员工。
一天,他无意看到防疫人员的方便面盒,便问“你们天天吃什么?”
对方答,“酸辣粉,天天吃都想吐。”
魏勇说,“要不这样,我们给你们做,我们有饭店。”
后来,魏勇开始免费为防疫人员提供爱心餐。为此,他向政府申请特批,“我们集中一个店,几名伙伴,每天给隔离人员做饭。”
接着,其他隔离点知道了,都来找魏勇。“能不能给我们也做点?吃够方便面了。”
魏勇说,行。
防疫人员要给他钱。魏勇说,既然做了,就不要钱。“你们那么辛苦,给你们做点贡献。”
爱心餐越做越多,从刚开始十几人发展成几十人、几百人。“最多的时候,五六百人。”
每天,魏勇和团队戴着口罩、消毒,为每个防疫站送餐。魏勇本来预计,这事做不长,结果做了一个多月。
等到政府通知可以开放堂食了,很多餐厅门可罗雀。魏勇也恐慌,“担心没客人,老百姓还不敢出来吃饭。”
第一天开放堂食,鲜有人来。一星期后,魏勇的饭店,突然客如云来。中午坐满,晚上坐满,天天如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很多饭店生意依旧冷清。
魏勇不解。有位客人跟他讲,他们都曾是防疫人员。
“防疫期间,我们吃了一个多月你们家的热乎饭,全都是免费的。疫情一开放,我们不来你们这里吃饭,对不起你们。”
那一瞬,魏勇顿觉,“这就是学习中提到的,人生最本质的规律: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有怎样的行为作用就有怎样的反作用。简单讲就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魏勇的善念所激发的善行,让他收获了生意的红火,更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我们每家店都开了,每家生意都好。”
当时魏勇企业员工近300人,很多在家里隔离。刚好学习平台开启了“百日成长”课。魏勇提议,所有员工在家学习。“管理层带着大家早上共学,中午做爱心餐。”
与此同时,他自费买了一万本《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送爱心餐的同时,附赠一本书。”
他真心觉得自己通过学习受益,希望别人也能受益。
他说,全员共学后,“团队能量满满,全员基本都能同频共振。”
疫情期间,沈丘当地很多店迫于经营压力关门停业,但笑乐惠一家都没关。去年,魏勇又开了4家分店。
近期,魏勇正忙于装修一家8000平的婚礼堂,加上沈丘当地与外地餐饮连锁共17家店,笑乐惠目前员工近700人。
“疫情几年,我们实现了逆流而上。这得益于学习。团队有了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当心中有了力量,魏勇有了愿景。
“从卖产品到爱员工、爱客户,现在又构建家庭幸福企业,每天都在学习,非常受益。明年年底,我们要做到一城20家店。我们围绕客户的真需求,服务好我们的一方百姓。我们的目标,做到全国县级餐饮的标杆、全国餐饮的标杆。另外,让我们每家店成为实现员工梦想的舞台,成为传递幸福的场所。”
对于经营企业的使命,魏勇说,“要做餐饮业的幸福使者。”
“我们的人生意义是成就伙伴,建设心灵品质。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我们要做一个内心光明、利益更多人的人。”
上个月,魏勇链接了国内百家餐饮企业,在北京进行行业学习。他希冀自己成长的同时,带领行业伙伴共同进步。他深知,“从事餐饮,辛苦心也苦。”
“一家好不算好,能引领更多人,通过学习提升心之力,调整经营思维,才更有意义。”
魏勇创业的21年,是国内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今,经济处于恢复期,魏勇形容,这是一个心力成长期。他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更换成“心力资源部”。他要一切从心出发。
“内心真正的大我升起时,最幸福。企业经营的心法,就是对他人好。”
“我们从事这个行业,必须要真诚。百术不如一诚。这是商业核心密码。”
6、余绪
作家茨威格说,“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实际上,一个人要花很多时间,走过很多路,经过无数挣扎后,有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以及自己的使命。
魏勇是千万餐饮从业者中的一员,不同之处,他勇于从心出发,传递乐观、积极的正能量。
马斯克曾说,“宁要错误的乐观,也不要正确的悲观。”悲观的人,从事企业经营会很难。
这个世界百味杂陈。但每一种滋味的背后,都有曙光。
如果时光可以穿越,对于已逝的父母,魏勇特别想对他们说:“过去太调皮了,惹爸妈生气,真的非常愧疚。如果能够穿越,我会好好爱你们,孝敬你们。我会成为你们的骄傲,让你们心安。”
心得:
坚持真诚经营:魏勇的成功离不开他对员工的真诚和对客户的关怀。他通过增加员工工资和改善福利来激励团队,同时以亲人般的热情招待顾客,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学习和成长:魏勇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从部队生活到企业管理,再到后来的阳明心学,他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帮助他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找到解决之道。
逆境中的机遇: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餐饮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但魏勇通过为防疫人员提供免费餐食,不仅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忠诚客户。
重视心灵建设:魏勇通过学习阳明心学,认识到个人的心灵品质对企业的影响。他开始注重家庭和谐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团队更加团结,企业更具凝聚力。
勇于扩张但不盲目:魏勇在企业发展中既有大胆扩张的勇气,也有谨慎评估风险的智慧。他在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后,才决定开设新店和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社会责任感:魏勇在疫情期间的行为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他不仅关心自己的生意,更关心社区和社会的福祉,这种无私的精神最终也反哺了他的企业。
持续创新和改进:魏勇不断地寻求新的经营策略和营销方法,如大排档、摆地摊等,以及通过学习引入新的管理理念,这些都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平衡工作与家庭:魏勇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也努力改善与家人的关系,这表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需要能够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面对失败的正确态度:魏勇在酒店业务遇到困难时,没有逃避问题,而是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从中吸取教训,这对于任何企业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长期规划与愿景:魏勇有明确的长期规划和愿景,他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设定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使得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