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时变 | 阳明心学小故事

  2024-09-24

  文章探讨了面对无先例之事如何决策的问题,通过顾东桥与阳明先生的对话,阐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以良知为唯一标准判断事物。阳明先生认为,面对变化无穷的世界,应回归良知本源,依据良知做出决策,而非依赖外在的规矩或先例。良知如同规矩尺度,能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周全性。

  对事情的判断,有唯一标准吗?

  遇到事情,如果之前没有先例,如何去做决策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类似的困扰。500多年前,阳明先生的朋友顾东桥写信给阳明先生问到这类问题。


  01


  顾东桥在书信中举了六个典籍中的例子,他说“至于‘舜之不告而娶’,‘武之不葬而兴师’,‘养志、养口’,‘小杖、大杖’,‘割股’ ‘庐墓’等事,处常处变、过与不及之间,必须讨论是非,以为制事之本。然后心体无蔽,临事无失。”

  “舜不告而娶”,说的是,舜没有告知父母自己要结婚,相当于背着父母偷偷成亲。这在古代是大不孝的行为。

  “武之不葬而兴师”,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召集各路诸侯一起讨伐纣王。而当时武王的父亲周文王还没有下葬。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拦在周武王的战车前,指责武王说:“你父亲还没有下葬,尸骨未寒,你就着急动干戈,这算孝吗?作为商朝的臣子,向君王发兵,这算忠吗?”武王本来很生气,但是觉得他们也是有气节的人,就让人把他俩推到一边,率队伍攻克商的都城,统一了天下。

  至于“养志、养口”说的是,孔子的徒弟曾子,孝顺自己的父亲不仅物质上奉养父亲,而且还顺从父亲的心意。曾子的儿子孝顺曾子的时候,只是物质上奉养,并不顺从曾子的心意。

  

1.jpg


  “小杖、大杖”说的也是曾子的故事。有一次,曾子和父亲一起在瓜田里锄草,一不小心把瓜苗锄掉了。父亲很生气,轮起一根大棍子朝曾子打过去。因为用力太猛,把曾子打昏了。曾子醒来之后,不关心自己被打得怎么样,反而担心父亲会不会被气到、会不会担心自己。曾子向父亲认了错,还在父亲隔壁抚琴,以此告诉父亲,自己身体没什么事儿。孔子知道这件事之后,很生气,他教育曾子,父亲用小杖打你你可以坦然承受,用大杖,你应该逃跑,免得你受重伤,让你父亲背上不义之名。

  “割股”指的是,古代有子女割肉当作药引给父母服用。

  “庐墓”说的是,古时候父母或者老师亡故,孝子在墓旁搭建草棚,守孝三年,表达对长辈的怀念。阳明先生的祖母过世,阳明先生的父亲龙山公年过七十,依然仿照古人,在母亲墓旁搭建草棚为母亲守孝。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也为孔子守墓三年。子贡甚至守孝满六年。

  顾东桥说,古人这六种特殊情况,不好说谁对谁错,要想心里不愧良知,事情做得周全,就得“讨论是非,以为制事之本”,就是要好好讨论一下,做出个参考标准。


  02


  顾东桥的解读很周全,那阳明先生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阳明先生说:“节目时变”,圣人夫岂不知,但不专以此为学。而其所谓学者,正惟致其良知,以精察此心之天理,而与后世之学不同耳……夫良知之于节目时变,犹规矩尺度之于方圆长短也。节目时变之不可预定,犹方圆长短之不可胜穷也。故规矩诚立,则不可欺以方圆,而天下之方圆不可胜用矣;尺度诚陈,则不可欺以长短,而天下之长短不可胜用矣;良知诚致,则不可欺以节目时变,而天下之节目时变不可胜应矣。

  “节目时变”是说,事情的条目因时世不同而发生的变化。世界是变化无穷的,事情的变化也是不能预测的。所以,圣人不会像后世学者一样从变化入手,去定哪些是不变的规则、标准,而是,回到本源,也就是叩问良知,良知即天理,叩问良知才能保证自己做的决策是依道而行的。

  良知就像是规和矩。有了圆规,那就可以画出大大小小的圆;有了矩尺,就可以量出各种长短。所以,这颗心真能叩问良知,面对各种事情,都可以做出正确决策。

  

2.jpg


  阳明先生接着说:毫厘千里之谬,不于吾心真知一念之微而察之,亦将何所用其学乎?是不以规矩而欲定天下之方圆,不以尺度而欲尽天下之长短。吾见其乖张谬戾,日劳而无成也已。

  有句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阳明先生看来,如果心上的念头有细微的差别,最后的结果将是千里之差。也就是说,如果不回到良知这个根本,而去事情上考究标准,就是舍掉圆规去画圆,舍掉矩尺量长短,最终只能是“日劳而无成”。

  阳明先生说,就像“舜不告而娶”,“武之不葬而兴师”,也只是“求诸其心一念之良知,权轻重之宜,不得已而为此”。舜是想到“无后”才是真的大不孝,武王是想到要早日救天下百姓于水火,所以不得以而为之。这都是叩问自己内心良知做出的决策,哪里顾得上为了周全,查查前人有没有这样做过呢?


  03


  阳明先生讲“节目时变”要回到良知,以良知作为判断标准。

  徐爱曾问阳明先生,《礼记》上说,侍奉父母有很多“温凊定省”的事情,冬天要温被,夏天要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学习阳明心学,都要回到心上,是不是就不讲这些了呢?侍奉父母,不见得一定要“温凊定省”,才算孝吧?

  阳明先生说,“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

  说到底,还是要看我们侍奉父母的这颗心是不是诚孝的心。

  “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回到心上,回到良知,依良知去做,自然合乎情理,合于标准。


  心得:

  1,灵活应对变化:企业经营中常常会遇到无先例可循的情况,此时需要像阳明先生所强调的“节目时变”一样,灵活应对。不能僵化地依赖过去的经验或规则,而应依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核心价值(即“良知”)来做出决策。

  2,回归初心与价值观:企业家在决策时,应像阳明先生倡导的“致良知”那样,回归企业的初心和核心价值观。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时,坚守企业的使命和愿景,确保决策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3,重视内在判断:在缺乏明确标准或先例的情况下,企业应更加重视内在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来源于对企业自身情况的深刻理解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通过培养和提升团队的判断力,企业可以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挑战。

  4,避免过度依赖外部标准:文章提醒我们,过度依赖外部标准或先例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企业家应警惕“以规矩而欲定天下之方圆”的陷阱,不要盲目追求符合外部标准而忽略了企业的内在需求和实际情况。

  5,强化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在企业经营中则体现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同时,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企业应对复杂环境的重要保障。

  5,注重细节与执行力:虽然阳明先生强调“良知”作为判断标准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细节和执行力。相反,企业在执行决策时应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将良好的决策转化为实际成果。


润泽园官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如未特殊说明,其版权均由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润泽园”)享有。未经润泽园书面授权,不得擅自转载、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 本网站可能出于传递信息目的转载其他作者内容,该等转载行为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联系我们”版块注明的电话或邮箱向我们反馈。真诚欢迎来自您的建议和反馈!
更多动态

润泽园官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如未特殊说明,其版权均由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润泽园”)享有。未经润泽园书面授权,不得擅自转载、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 本网站可能出于传递信息目的转载其他作者内容,该等转载行为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联系我们”版块注明的电话或邮箱向我们反馈。真诚欢迎来自您的建议和反馈!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