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的春天 | 从8家店到800家

  2024-09-15

  汪女士在河南固始县创办“风吹麦浪”食品企业,从自卑的打工者到成功企业家,经历了从房地产到烘焙业的转型。面对疫情等多重挑战,她通过学习企业管理找到了新方向,确立了十年内开设八百家门店的目标。采用乡镇联营模式并聘请国际烘焙大师,她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凝聚力,实现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创业这些年,最大的弯路是我放弃了自己,没想着努力发展。如果六七年前,我能够遇到经典及时成长,今天这些坑就不会踩了。”——汪先艳

  固始,河南人口第一大县。

  2000多年前,东汉光武帝刘秀取“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之意,封开国功臣李通为固始侯,固始由此得名。

  曾外出闯荡多年,后返乡创业的汪先艳,9年前在固始创办了名为“风吹麦浪”的食品企业。创立之初,平均两个月开一家店。5年前,汪先艳在当地投资兴建了食品工厂,为货源提供保障。未来,她要在10年里开店800家。

  

1.jpg


  一头猪换来的命


  人如其名。艳同燕,展翅高飞之意。

  汪先艳的创业动力,源于她的成长经历,以及外出闯荡多年的砺炼。

  今年43岁的汪先艳,出生那年赶上计划生育。当时汪家已有俩娃,她是家中老小,上面一个哥,一个姐。

  她的到来,超生了。

  村里的队长找到她父亲,示意不要这个孩子,就不需要被罚款。

  父亲实在不忍心,从嗓子眼挤出两个字,“认罚”。

  哪有钱交罚款?父亲把家里唯一的猪,拉走卖了。

  “一个人命,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好像,我是一头猪换来的。”

  这些经历,在她的成长中,影响深远。她一度认为“有钱有势就是成功”。因为有权利的人,可以决定她的生死。

  直到如今,她对位高权重的人,仍有几分恐惧,“不敢靠近”。

  除此,因为是超生人口,汪先艳12岁前,农村分土地,没她的份。

  村里人给她起了个绰号,“黑女子”。黑户的意思。

  虽是土话,在当地极具贬义。

  童年的记忆,“在一个环境里,穷上加穷。”

  不止如此。别人以为绰号是玩笑,对她造成了极大的自卑。

  “我觉得我是多余的。我的出现,给家庭带来了麻烦。”

  多年以后,回首过往,她感觉自己一直在弥补。“我给家里造成了灾难,我就应该付出,这个窟窿我不停地填。”


  真的拼命


  强烈的自卑,促使她很早外出打工。

  汪先艳14岁半第一次走出家乡。不仅没取得初中毕业证,连身份证都没有。没学历、没身份,她只能到工厂上夜班。她去了温州的瑞安镇,现在的瑞安市,第一份工作在私人作坊里织羊毛衫。

  一个月300元,除了吃喝,她把剩下的钱全部寄回了家。

  一年半后,她被家人介绍到家乡的小学,教了一年书。等到16岁拿到了身份证,她再次离开家,去了深圳。

  当时一个台资电子厂招文员,高中学历是最低门槛。她哥花了五块钱,在地摊上给她买了个高中毕业证。

  有了“文凭”,她顺利入职,转型做起了文员。

  别的同事下班后聚会、逛街。她从不参与,觉得自卑。

  “我知道自己没达到实际要求,我什么都干,包括打扫卫生。我学习计算机,那时的输入法是台湾拼音,我都去学,真的拼命。”

  半年后,她被提升为厂长助理。“我听话,让下车间下车间,什么都照着做。”

  虽然小有成绩,她羡慕有真学历的管理人员。“可能是自卑心作祟,我就想学习。学习真的很重要。”

  之后,她到武汉一所夜大,脱产读了一年半大专。

  毕业后,她去了浙江,尝试了很多工作,换过很多岗位。用她的话说,“除了菜刀没卖过,卖房子、卖汽车……都做过。”

  期间,她结了婚,有了女儿,后来,家庭又离散了。

  

2.jpg

  汪先艳与公司核心团队


  被迫创业


  她一度很受伤。尤其女儿尚小。

  父母劝她,“不行就回来吧。”她考虑再三,带着女儿回到了固始,“至少回到家乡,父母可以帮忙照顾孩子。”

  起初,汪先艳没想创业,“只想回来找份工作”。

  现实并非她想象般顺利。

  县城经济不发达,人均工资不到1200元。她虽然有了文凭,和多年工作经验,但在当地想找份合适的工作,依然很难。

  何况,在外闯荡了十几年,她已不是当年自卑的“黑女子”,她内心有股力量,她不想将就。

  她选择了创业,“不是主动,而是被迫。”

  创业二字说来简单。她积蓄不多,起始资金是女儿满月时亲朋好友的份子钱。

  “风吹麦浪”不是她第一次创业。

  她先开了家房产公司,做房产营销、中介。她回到固始后,听家人说,当时很多乡下人开始在县城买房。

  1998年,中国建设银行发出中国第一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正式拉开了贷款买房的序幕。此后十年,国内房地产进入发展期,多地出现炒房团。直到2008年初,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内房价开始下跌。一年后,房价止跌回升,当年国内房价增长率达23%左右。2010年,“史上最严调控”拉开序幕,全国房价下跌。2012年,央行两次降准降息,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销售和地产投资回暖,房价明显回升。

  汪先艳的房产公司,成立于2011年,正是房价再次快速上涨的前期。

  在固始,“城乡一体化”驱使更多人开始到县城买房。这波浪潮有多疯狂?当地有个现象,“嫁女儿的标准——必须在县城有套房”。

  赶上了风口,她的房产中介生意,一年就做到了当地第一。2012年,销售额1.6亿;2013年,2.1亿。

  她很努力,虽没学过房产策划,愣是把自己在短时间内训练成专家,“当时公司员工60多人,手上几个大项目。每天想方案,带团队……”

  有段时间,她在办公室走一圈,满地她落的头发。

  所有人都看好她时,她却戛然而止。

  压力大只是一方面。当地房产行情,对她来说水土不服。

  “当时我们县城,有些开发商不正规,像暴发户。他们心理有点扭曲,不仅要求公司领导陪,甚至让你带着漂亮的职业顾问,陪他吃、陪他喝、陪他玩。”

  汪先艳担心拒绝会影响生意,“不听话,人家生意就不给我做了。”

  她事后反省,这是错误的认知。

  虽然公司业绩连年攀升,但所做工作,都是违心的。“我很不适应这些场合,总是言不由衷。”

  2013年,她父亲被确诊食道癌。她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父亲。

  公司扛到2014年初,她下定决心:“这个行业就是天天掉黄金,我也干不了。”

  房产行业虽然让她赚得了利,却没让她找到自己,甚至一度迷失了方向。

  她感觉做房产,内心焦虑迷茫,无所适从。

  “已经到了高压线,内心绷得不行,快要窒息。”


  弯路


  她开始着手其他行业。

  至于选择哪行继续前行,她的原则只有一个——“不用应酬就行。”

  她认为适合女性创业的项目有三,烘培、美容、服装。因为自己爱吃,“就做烘焙吧。”

  首先,汪先艳要彻底跟房产行业拜拜。2014年10月底,她将手上房产项目,进行一刀切。

  “项目一个都不要了。”

  斩断,并不容易。很多开发商不同意,“不同意,意味着不给你钱。”

  当时她的公司还未结算的款项,有100多万。她都没要,“不结算我也不干了。”

  此前,她已经开始到北京、上海考察,去过多家烘培加盟店。最后,她决定自己创立品牌。

  这个选择,源于她过去的房产经历。

  “我不想受制于人,我想自己有话语权。”

  2014年国庆节,她的新公司“风吹麦浪”第一家店正式挂牌营业。

  为了注册这个名字,汪先艳颇费了一番周折。

  虽然早在李健、孙俪蛇年春晚上演唱同名歌曲前,她就有了注册此名的计划,没想到春晚一个月后,该名被上海一家生物企业率先注册。

  为了坚持初衷,及商标合法,她花了14万从上海把商标买了回来。开业前,她又花了几十万请专业团队为其设计。以及,她不惜重金,邀请中际烘焙协会执行会长当企业顾问。

  旁人不理解她,认为在县城开店,这些投入没有必要。

  “还未赚钱,先砸钱。”很多人说她傻。

  她说自己不后悔。

  不到一年,4家烘焙店相继开业。同时,她开始做公益,给政府、部队、希望小学捐款。她成了河南固始县人大代表。“风吹麦浪”成立四年后,她在当地投资兴建了食品工厂。有工厂提供货源,有店面营销,还有公司团队化整体运作。一切看上去顺风顺水。

  

3.jpg

  “日行一善”活动现场


  她开始不再拼命,甚至很少插手公司的事。

  曾经,店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是她亲自购买、布置。后来,她半年都懒得踏进店里一步。

  “一方面是骄傲了,另一方面开始贪舒服。”

  如今反省,她觉得自满和懈怠,是自己走上弯路的开始。

  “企业发展几年后,源于自己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太多创新和革新,进入了瓶颈期。”

  她觉得不用费太多努力,依然可以挣到钱,“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目标,也没愿景。那时就是混日子,每天出门闲逛。”

  好景不长。2020年疫情来了,店面销售额直线下滑,工厂资金周转陷入紧张。

  至暗时刻,还未来临。


  至暗时刻


  疫情第二年,初夏。即将给员工发工资的前些天,汪先艳突然公司发现账面不足200元。

  原来,她家庭内部发生了不可控的事,直接影响到公司经营。

  “风吹麦浪”自建设工厂后,资金周转一直有压力,加上疫情影响,“公司一直没喘不过气”。

  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

  她向朋友借了几十万,勉强发了工资。她希望尽快平息此事,以免对公司造成影响。

  更让她糟心的,还没到来。

  资金缺口只是一方面。三天后,汪先艳曾被卷入过的担保官司,对方再次找上门来,甚至发出狠话,说要整垮她的公司,整垮她。

  对方申请了曝光台。“公布你所有的信息,说你是老赖,要搞坏你名声。”

  她感觉自己到了崩溃边缘,连续一个星期吃不下,睡不着。“我走不出来,一是家庭牵扯到了公司,同时外界压力特别大。”

  汪先艳在固始,虽不算风云人物,也小有名气,口碑一直正向。“在一个小县城做企业,他们通过这种方式逼迫你把钱拿出来。”

  事情发生后,她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她没法不接,又没法解释。

  “特别焦虑,特别恐慌。每天躺在床上,仿佛掉进了18层地狱。感觉不到身体,觉得自己拼命往下沉。”

  一方面公司资金周转无法解决,同时她是法院被执行人,无法贷款。她一度绝望、自闭,感觉逾越不了。


  曙光


  2021年五一劳动节,汪先艳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她第一次走进润泽园学习。

  自从14岁外出打拼,她深谙学习的重要性。武汉夜大毕业后,她忙于创业,真正的学习已经搁浅多年。她听朋友介绍来到润泽园,开始系统学习企业管理。

  前面的那些至暗经历,是她学习一个多月后发生的。

  进入课堂学习,她特别用功。

  “我学的是战略领导力,晨读和晚上小组复盘,一次都没落下。”

  曾经,她没人倾诉,说不清楚,也说不明白。她父母每天以泪洗面。

  一方面家里要支撑,企业要维护;另一方面,要面对社会的重压。她咬牙坚持,“自己不能乱,如果乱,就什么都没有了。”

  唯一救赎她的,是学习。当时她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听课。

  “我感觉真的抓到了救命稻草。”

  有次老师为她做战略辅导,鼓励她为企业做战略升级。

  她不自信,觉得企业影响力不够。“我又回到曾经的知见,觉得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重要、我没有价值。”

  当时班主任特别用心,一直鼓励她,“你是企业家,又是新学员,推荐做战略升级。”

  学习中,老师的一句话,让她茅塞顿开——

  “你先把问题装在口袋里,先成长自己。问题不是来解决的,问题是消失的。

  她听进去了。她曾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自己不够强大。”

  “所以我需要迅速成长,强大自己。我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她曾认为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通过学习,她觉得资金不是最大的问题。

  “到现在为止,资金没有解决,但不妨碍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去年11月25日,老师帮助她做了战略升级——从8家店到800家店。

  店数翻了一百倍,她很吃惊,感觉老师的战略规划太大了。

  甚至身边的朋友发出质疑,但她说“我信。”

  汪先艳不是盲目地相信,她认为“从8家店到800家店”是与老师共创后的结果,并被很多企业家同学看好。

  有了战略目标,老师给出“链接当地乡贤”和“搭建一个平台”的指导。

  她起初以为“链接”就是成立协会,把乡贤聚集在一起。

  她联系了很多固始退休老干部,“他们的社会口碑很好。”

  汪先艳曾是县人大代表,做过很多公益,有一定政府资源。但为“搭建乡贤平台”,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就碰了多少壁。

  

4.jpg

  公司组织的“日行一善,亲子DIY”活动


  有的老干部嘴上说愿意发挥余热,但实际商讨战略时,他们打起了退堂鼓;有的则不想给自己平静的退休生活平添烦恼,甚至担心口碑会受影响。

  汪先艳计划注册一个乡贤协会,始终不成。

  “现在行业的协会太多了,国家政策收紧,有很多不合适的已被取消。很难注册新的协会。”

  质疑声此起彼伏。

  “你不安安心心做好面包、不好好研究市场,为什么搞这些?”

  “政府都解决不了的事,你去做?”

  大家觉得她飘了。质疑的背后,实则是对汪先艳和她企业的“不信任”。

  她很费解,“我有这么好的圈子,这么好的资源,我想为固始付出,为什么他们不支持我的梦想?”

  面对困难,她没了方向,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链接乡贤?”

  她再次征求了老师的辅导。

  “这些人是咱们的压舱石。”老师解释。


  新的路径


  之后,汪先艳和团队开会,反复共创和解读老师的指导建议。

  她反省,“从8家店到800家,这个愿景是老师给我的,不是从我心里流淌出来的。”

  她真正理解了老师所说的“世人着相”,“因为我的企业现在规模不大,难免让人觉得不务实。我们没干出个模样,如何让人家信任?”

  最后,她和团队达成一致,“从8家店到800家,这个方向没错。”

  反求诸己,汪先艳逐渐走出迷茫,有了自己的理解:“做固始的好案例、好品牌,就是服务固始的老百姓。”

  她和团队共创后,找到了路径——乡镇联营。

  “乡镇联营可以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我们走进百姓,贴近百姓最好的路径。”

  “风吹麦浪”历经9年,是固始唯一一家拥有自己工厂的烘培食品企业。工厂的优势,是她计划“乡镇联营”的源动力。

  有工厂意味着有自己可以监控、保障的货源。尤其疫情以来,人们对食品安全,有了更高要求。

  方向清晰,汪先艳迅速成立了市场部。“我们通过市场部走访了每个乡镇的每一家烘培店。”

  她发现原来大家都有意愿和诉求,“感觉他们很痛,就像当初我的案例被老师升级一样,有一种救命稻草的感觉。”

  通过走访,汪先艳发现这些乡镇烘培店的最大问题,“产品创新达不到,经营理念达不到,也没有所谓的营销。”

  “某些概念,可能在大城市不新鲜,但对乡镇来说,营销是什么都不太清楚。”

  对于乡镇联营,汪先艳的初衷很纯粹——利他。

  “做联营时,我们提出‘省心、省力、省钱’,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愿意。”

  时下流行“割韭菜”,汪先艳的联营,不收加盟费。

  “我们不是为了割加盟店的韭菜,是希望他们能够做好。他们做好我就好,我的品牌才能好。”

  今年,汪先艳计划走出固始开10家店,并与30家店乡镇联营。

  “既然我们有宏伟的目标,就把它以终为始。我们现在做品牌升级,要能够支撑起80甚至800家店这样的品牌形象。”

  

6.jpg

  润泽园学习分享会


  收获


  今年年初,汪先艳请到两位来自台湾的国际烘焙大师。他们均年过七旬,将常年在她的公司里做指导。

  虽然“链接乡贤”碰了壁,能请到这两位前辈,汪先艳说,是公司的愿景和她的梦想,打动了他们。“被我的梦想感召而来。”

  “你看上天是不是很厚爱我们?用另外的形式让我们根基牢固。我们团队对这两位老人家格外尊敬。”

  有了技术保障,“我坚定去做,让产品服务到百姓,这也是一种扎根的方式。”

  产品升级也好,请大师助阵也罢,都是不小的投入。就像当初她计划进军烘培行业之初,“还未挣钱,先砸钱”。

  学习之后,她认为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而是“心中没有清晰的方向”。

  她感慨:“学习没解决我钱的问题,反而公司为了品牌升级、战略升级,额外花了很多钱。比如我请品牌顾问,花了几十万,请国际烘培大师,一年100多万。”

  但她说,现在对于钱没有压力,反而心中有希望,腰杆更直了。

  “原来的产品谈不上创新,只是被动去做,按部就班,用最好的原料做最普通的产品。所以那时心里没底气。”

  通过学习,她强调自己收获颇多。

  首先,思想格局有所提升。原来,她认为“把产品做好就行了”。如今,她有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产品好只是基础,但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老师说过,中国这么大不缺好的产品。”

  其次,在汪先艳看来,团队有清晰的战略方向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使命和愿景,一个有力的团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在企业经营方面,“创业十多年,才知道企业需要创新。”

  “原来,每天都有很多问题,第一跨越不了,第二没有力量解决,第三没有信心解决。陷入负能量或恶性漩涡。”

  “以前面对困难,我会逃避,或硬着头皮解决。现在,我感觉困难和问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那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到现在为止,我看到很多曙光。”

  与其说,通过学习,汪先艳在企业管理上收获良多,不如说,是她改变了心态,她的起心动念发生了变化。

  曾经,员工叫她董事长,“汪董”。

  现在,她和员工一起吃饭,他们叫她“艳姐”。

  “像兄弟姐妹一样,我们一起聊家常。”她说要打造家庭幸福型企业。

  她变了,员工也变了。“他们遇到烦心事或有心里话,都会跟我讲。”

  以及,她和家人的沟通多了,“我更尊重他们了”。

  对于孩子,她只要女儿健康快乐,幸福自在地成长就好。

  女儿说,妈妈是她的骄傲。

  汪先艳说原来的自己,有情绪就发火,说话直接又难听。

  “其实这都是怨念。”她感慨。

  对于曾让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事,她一度无法释怀。

  如今,她认为公司之所以产生问题,“是自己挖的坑,怨不得他人。”

  汪先艳更放松,更从容了。

  

5.jpg

  公司在商场进行蛋糕现场制作


  尾声


  近期,她完成了“润泽领导力A班”课程的学习,她说自己最大的收获——

  “每个人心中都有大我和小我,而每个小我旁边都站着一个大我,深受启发,这两天也在体证大我小我观照力。未来,走进一线人员,践行一小时共创机制。明白了托举团队,一线人员真正需要托举,因为他们更需要建设心灵品质,他们离客户最近,接触客户最多。”

  她自己学习,也带着家人、员工一起学。她给家人及团队报名了近期“润泽园高管领导力”的课程。

  “一堂课也没落下过。”

  为何要让家人一起学习,希望对方内心得到提升?激扬大我?

  “因为我爱家人,我在意家人。比起钱,我更想要一位亲人。”

  对于汪先艳来说,创业中那些兜兜转转的曲折与伤感,都成翅膀。

  风吹着金黄的麦子,一种丰收喜悦的场景。那是她的希望。

  她说,要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心得:

  1,持续学习与成长:汪先艳认识到,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对于企业家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应对企业发展的各种挑战。

  2,明确愿景与目标:确立清晰的企业愿景和目标有助于企业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方向,避免盲目扩张。

  3,重视团队建设:强大的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建立一个有共同愿景的团队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4,创新与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无论是产品还是管理方式,都需要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

  5,心态转变:从困境中学习并调整心态,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而非逃避,这对于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同样重要。

  6,社会责任:企业家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这也有利于塑造企业的正面形象。


润泽园官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如未特殊说明,其版权均由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润泽园”)享有。未经润泽园书面授权,不得擅自转载、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 本网站可能出于传递信息目的转载其他作者内容,该等转载行为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联系我们”版块注明的电话或邮箱向我们反馈。真诚欢迎来自您的建议和反馈!
更多动态

润泽园官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如未特殊说明,其版权均由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润泽园”)享有。未经润泽园书面授权,不得擅自转载、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 本网站可能出于传递信息目的转载其他作者内容,该等转载行为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联系我们”版块注明的电话或邮箱向我们反馈。真诚欢迎来自您的建议和反馈!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