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家企业的20年|格局、梦想与领导力

  2024-09-15

  郝先生通过创办百瑞源枸杞品牌,从宁夏枸杞的困境中寻找机遇,最终实现企业和个人成长的故事。文章展现了他如何面对市场挑战、调整战略、坚持初心,并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带领企业在困境中不断前行和创新。

  今年50多岁的郝向峰没想到,自己20年前在宁夏创办的百瑞源枸杞,如今已是枸杞行业响当当的品牌。

  曾经,枸杞在宁夏是特产,且前面要加个“土”来形容。宁夏遍地是枸杞,但其发展并不乐观。政府鼓励农民种枸杞,但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给宁夏枸杞贴上了“便宜货”的标签,导致市场主流消费人群不吃枸杞。

  郝向峰认为这是时代机遇。他希冀通过优质优价,改善并引领行业往前跑。

  这些年,百瑞源构建了集枸杞科技研发、有机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文化旅游“五位一体”全产业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是百瑞源创立20周年,贺兰山下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正式开业,成为百瑞源20周年献礼工程。对于郝向峰来说,百瑞源就如自己的孩子。今年,这个孩子年满20岁,青春正当时。

  

1.jpg

  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坐落在贺兰山下


  时代机遇


  郝向峰从小出生在农村,家中兄弟姊妹七个,他排老六。“从小家里贫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住在大山里,不仅没电,还缺水。”

  他形容自己童年时光,像吴天明导演的电影《人生》场景,黄河蜿蜒缠绕在山间,头戴白羊肚手巾的陕北农民,一锄头下去,黄土纷飞。家里,一张土炕、一个黄馍馍,一盏煤油灯……还有一个努力学习,一心想改变贫困生活的郝向峰。

  应该说,宁夏是郝向峰实现梦想的热土。

  1983年,郝向峰来到宁夏,1986年考入宁夏农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大学毕业以后,郝向峰留校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个月工资,“92块5毛”。1990年,这份收入在宁夏当地,不算低。“当时普通干部的月工资,60元左右。”

  当时国内“下海经商”风起云涌。曾流行一时的顺口溜如“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学堂”,就出于此时。

  郝向峰内心不安,想做点小买卖,“赚点小钱,至少能养活自己。”没成想,这小打小闹的生意,为郝向峰后来从商埋下了伏笔。

  旁人羡慕的大学“铁饭碗”,并不能满足郝向峰内心想要改变的强烈诉求。“过去家是农村的,很穷。一心想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

  90年代,国家鼓励年轻人创业。“对于在职人员下海,可以保留职级。”

  稳定工作3年后,郝向峰也响应政策,一边上班,一边“经商”,做农副产品加工。

  那是一个物资供不应求的时代。郝向峰感慨:“做生意,只要你有胆量。”

  郝向峰认为自己要抓住机会,并要专心投入。1996年,他辞掉了铁饭碗。

  百瑞源不是郝向峰第一次创业。在此之前,他先建了个粮食加工厂。建厂前,他和妻子到厂家考察,“一套设备7万块。”

  90年代初,“7万,比现在100万都值钱。”

  当时郝向峰刚辞职,用他的话说,“身无分文。”

  他在一张A4纸上,写了一份建厂可行性报告,并注明“投资7万,收回成本的时间”。

  这份今天看来简单,甚至有些粗糙的报告,他递给了哥嫂。

  郝向峰创业的第一桶金,来自哥嫂多年的积蓄。

  在加工领域打拼几年后,郝向峰陷入迷茫,认为自己做的加工贸易是生意,但不是自己想要的事业。

  “那时没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但朦朦胧胧感觉,天天做点贸易,这么下去不行。”

  不甘于现状的郝向峰开始寻找新项目。

  一次,他路过一片挂满红果的枸杞园,看到一位老人正在挖枸杞树。他不解,便问老人。老人叹气道:“种了几十年的枸杞,没想到越来越不值钱,为了生计,只能改种其它。”

  学农出身的郝向峰深谙枸杞的营养及药用价值,老农这番话,无形中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使命感。

  宁夏到处是枸杞。“但农民卖不出好价钱,前面种、后面挖,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郝向峰认为这是改变的机遇,并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事。

  当时30多岁的郝向峰,雄心壮志。

  

2.jpg

郝向峰在基地


  绝处逢生


  2003年,郝向峰投身枸杞行业前,征了40亩地,建工厂,买设备。他把自己前些年所有积蓄都变成了固定资产,再一次“身无分文”。

  

3.jpg

  2003年10月,百瑞源创业初期厂区概貌


  “没有流动资金,就贷款,让工厂可以运转起来。”

  企业建立之初,郝向峰满怀信心,自认为大学毕业生有文化优势。他的想法高远,“不仅要赚钱,还要改变行业。”

  没想到,郝向峰很快发现自己“没本钱,没经验,还不懂经营”。

  就拿注册商标来说,郝向峰起初完全没有商标意识,“马上要注册了,还没起名。”他原以为用公司的名字注册就可以。

  “百瑞源”这个名字,是他抱着《新华字典》《辞海》翻出来的结果,百瑞源寓意“百瑞源,吉祥健康的源泉”。

  有了名字,只是开始。

  多年以后,郝向峰感叹“企业刚开始的5年,举步维艰。”

  初出茅庐的枸杞品牌,大众了解不够,其优势展现不明显。

  郝向峰逐渐发现,“自己不仅没能力改变行业,还得跟着别人走。”为了找销路,他曾托关系让产品进入大型卖场。

  五一假期,他意气扬扬到商场看产品,结果在货架上根本找不到自家枸杞。

  “怎么找不到东西?”

  他身边同事在展柜最底层,发现了百瑞源枸杞,与其并排的是其它农村土特产。

  “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放到最底层?找都找不到?”郝向峰不禁发问。

  一位售货员不耐烦,“什么?你们一个新品牌能进来就不错,好位置都是留给大品牌的。你们一个新品牌,不可能放在好位置。”

  这一席话,令郝向峰备受打击,“心凉透了”。

  曾几何时,枸杞在宁夏被看作土特产,其营销模式单一,进土特产卖场别无其他。因为垄断,“这些商户老板很强势。所有土特产都往他的店面铺货,而且给价低。”

  郝向峰回忆,“那时我们负责该渠道的员工,天天帮土特产商场老板打扫卫生,还请他们吃饭。”

  “一年下来,产品没地方卖,即使卖出去,还欠款。最后,工资都发不出。那是最艰难的几年。”

  除了销售渠道单一,还有市场环境。

  

5.jpg

2008年,和郝向峰一起创业的张国旺


  张国旺是百瑞源总经理,也是跟着郝向峰创业的元老。他分析,百瑞源最初做的主要产品是枸杞油,属于保健品,但当时市场上保健品的名声并不好。

  “大家把保健品都做烂了,保健品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

  消费者不信任保健品,也是百瑞源创业之初打不开销路的原因之一。

  发现问题后,张国旺回忆,从2005年开始,百瑞源逐渐从保健品转型干果产品,但销售业绩依然不理想。

  产品滞销,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生存遇到挑战,人也留不住了……

  2007年,张国旺向郝向峰提出辞职。

  百瑞源是张国旺第一份工作,工作几年,他觉得“没太大起色,要不要换个工作?”

  “那时,工资不高。别说改善生活,首先要生存下去。”

  郝向峰听了,觉得心酸,“有一种愧疚感。”

  “你要走,我也不能留你了。你跟着我一直吃苦,不管公司赚不赚钱,你走的时候我给你两万块钱,刚出去身上有点钱也好有个生活保障。”

  张国旺被感动了,认为一个企业在生死存亡关头,自己都需举债度日,还能体谅员工的不容易,“这两万,董事长希望我即使出去也能有钱过渡。”

  于是,他改了主意,并一直做到今天。

  张国旺感慨:“企业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拖欠过员工一天工资。”

  郝向峰的妻子当时经营一家餐厅,她把经营所得,全部拿来补贴百瑞源的亏损。

  当时不少人对郝向峰好言相劝,认为一家企业实在经营不下去,“不行就把厂子卖掉吧。”

  妻子一直鼓励郝向峰,“做什么都不容易,我们要继续坚持。”

  郝向峰也很坚定,“我把厂子卖掉,银行贷款都还不了,欠家里人的钱怎么办?这是不可能的。”

  他曾跟员工说,“要走,你们走。”

  话虽硬气,压力如山也是实实在在的。

  “睡眠就靠喝酒来解决。”有时一觉醒来,还是凌晨,“突然想起这些事,顿觉一座大山压在自己身上。”

  备受煎熬的过程中,郝向峰开始寻求生机。

  枸杞是宁夏土特产,也是当地的旅游产品。郝向峰想,“能不能在工厂里建枸杞展馆?”

  说干就干。郝向峰将1200平厂房内闲置的400平改建成了“宁夏枸杞展馆”。

  

6.jpg

宁夏枸杞展馆


  是展馆,也是展销区。某种程度上,郝向峰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摆脱了通过土特产商场售卖的单一模式,开始自产自销。

  有这个想法时,郝向峰第三次身无分文,负债累累。

  2007年初,为了建展馆,他卖了车,抵押了房产,最后连拼带凑了80万。这个动作,他称之“背水一战”。

  回首过往,郝向峰说:“别无选择。成了就活了,成不了就彻底就完了。”

  意料之外。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很多游客开始走进百瑞源工厂,同时带动了产品销售。多年以后,郝向峰聊起这段往事,感恩“是宁夏枸杞的文化帮助了我,没有枸杞文化,企业没有今天。”

  今天,人们对“文化产业”并不陌生,但在16年前,郝向峰将企业立足于文化,是少有吃螃蟹的人。

  与其说是枸杞文化让郝向峰渡过了难关,不如说,郝向峰顶住压力勇于尝试并再次把握住了机遇,让百瑞源起死回生。

  随着枸杞展馆生意越来越好,2008年,百瑞源在银川市开设了宁夏枸杞行业第一家品牌专卖店。如今,其品牌店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二线城市有100余家。

  

7.jpg

  百瑞源品牌专卖店


  接下来,百瑞源借助文旅,人气飙升。有了专卖店,郝向峰成功在传统营销模式中,闯出了新路。

  郝向峰发自内心地喜悦,“文旅融合、专卖店模式,是我们在枸杞行业首创,是时代的红利、市场的红利,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暗合道妙。”

  随着生意兴隆,将郝向峰最初想要改变行业的心,再次点燃,且想法愈发大胆。

  他发现旧展区空间小,能容纳的客人有限。“宁夏是枸杞原产地,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要有中国枸杞文化的主题博物馆。”

  2009年,郝向峰开始筹划建设“枸杞博物馆”。该馆4000多平米,投入4000余万,于2011年正式落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也是国内首座以“枸杞主题文化为元素”的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

  企业发展得顺风顺水,成本逐渐收回。

  

8.jpg

  如今的宁夏枸杞博物馆和百瑞源研发大楼

  拥抱互联网,陷入迷茫


  好景不长。

  2012年年底,国家出台了八项规定,其中一项“禁止公款购买高档烟酒和土特产”。

  一直以来,人们购买百瑞源的产品,80%用于礼尚往来。

  对于“规定”,郝向峰起初不以为然,“按惯性思维,政策说说而已,不会持续执行下去。”

  谁料,国家对此监管越来越严,百瑞源的销售业绩迅速下滑。

  郝向峰再次被逼到需要寻找未来出路的地步。

  “企业发展得好时,人往往停留在舒适区,很少布局未来。”郝向峰事后反省。

  2013年,在百瑞源创立十周年庆典上,郝向峰讲:“我要把所有赚来的钱,反哺到全产业链的搭建上。”

  当时流行一句话:“做电商找死,不做电商等死。”

  眼看销售业绩下降,郝向峰开始搭建电商团队。“直到这时,才想到走这条路。”

  电商,有电商的游戏规则。

  此前,郝向峰对此一片空白。他对电商规则的理解,只有俩字“低价”。他的策略,用低价先适应市场,再改变市场,以达到他最终“优质优价”的目的。

  从2014年开始,百瑞源线上通过打价格战,于2016年成为枸杞类目爆款第一,一年能卖一个亿。但郝向峰却高兴不起来。

  虽然价格低,但质量没打折扣。用郝向峰的话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因为我们质量标准高,所以即便价格比同行业高出30%,仍然不赚钱。”郝向峰解释。

  眼看“低价优质”不可持续。郝向峰很困惑,“当时没办法,感觉企业发展又进入迷茫期。”

  郝向峰认为,此时企业在战略上应该有新的思考。在与第三方机构进行战略咨询后,确立“百瑞源枸杞,好枸杞可以贵一点”,这一理念与郝向峰的初衷不谋而合。

  

10.jpg

  现代化的百瑞源锁鲜枸杞车间


  他最初选择枸杞行业,正是当年看到农民一边种一边挖,行业恶性循环,才立志投身枸杞事业。他一心要改变的,正是不健康的枸杞行业。

  “这不就是我的初心吗?”

  有了清晰的定位,郝向峰随即调整了战略,首先砍掉了线上爆款,并于2019年在杭州重新组建电商团队。

  “过去靠低价引流,现在步入到靠品牌引流的时代。”

  一切看似顺利。


  心上成长


  2020年,疫情来了。

  期间,百瑞源近100家专卖店于很长时间内,处于关闭状态。疫情之初,“员工天天待在家里,大眼瞪小眼。”郝向峰担心,“这么下去,不是办法。”

  郝向峰想,应该利用这段时间组织员工学习。“即使大家在家里也不要停止学习。”

  想法虽好,郝向峰认为企业内部缺少学习机制。

  此后,妻子向他推荐了润泽园的课程。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华传统文化。没想到,从2020年11月至今,郝向峰没落下过一门课。

  疫情三年,“如果不是跟随润泽园学习,我们的心理压力可能承受不了。”

  郝向峰常说,“疫情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走进课堂。”

  

11.jpg

  郝向峰与员工一起晨读


  通过学习和反省,“对问题看得更清楚,内心格局越来越大。过去遇到困难会迷茫,压力大时会抑郁。这三年,通过沉浸式学习,我们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三年以来,百瑞源线下经营受挫,但线上增长良好。“总体业绩不但没降,还在增长。”

  跟随润泽园学习中,郝向峰反躬自省,三个问题令他刻骨铭心,“一是人活着的意义,经营企业的目的和意义?二是自己过去对待员工,究竟是不是在利用他们?三,企业究竟是卖产品还是爱客户?”

  反省思考的过程,郝向峰认为对企业和团队的影响非常大。

  “今天的时代,是靠心理成长的时期。这个过程非常珍贵,值得感恩。”

  郝向峰坦言,在没学习之前,身边家人朋友常劝他,“这辈子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这么辛苦。”

  百瑞源工会主席康艳回忆,“多年来,郝总把企业当家,一年四季吃住全部在单位。”

  郝向峰女儿曾对父亲抱怨,“这么辛苦,要不别干了。”

  听多了,郝向峰也犹豫过,奔60的人了,是不是该退休了?

  学习之后,他对经营企业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我觉得现在能吃苦,特别幸福。有很多我的同龄人,想干是没有机会的。我现在珍惜当下所有能吃苦的每个机会。人活着不是来享受的。当我们有机会服务的时候,才会更心安。”

  郝向峰回答女儿:“别叫我老头儿。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还要为国家奋斗60年。”

  如今,他心中的企业家精神——“有格局,有梦想,有领导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关于幸福


  今年9月9日,百瑞源成立20周年。百瑞源从最初12个员工到今天700人,郝向峰认为,如今企业需要使命引领。

  通过在润泽园三年学习,郝向峰寻找到企业的使命——“杞福天下,幸福万家”。

  

12.jpg

  郝向峰与妻子郝晓琴在基地考察


  20年,进入一家企业有多少位员工,背后就有多少个家庭。“企业的使命,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动力。”

  道理简单,真正实施起来,郝向峰发现落地困难。

  去年8月,百瑞源参与到润泽园家庭幸福型企业建设。“这门课好像为我们量身打造。家庭幸福是我们抵达使命最好的成长过程。让枸杞造福于天下,归根结底要落到家庭上,让家庭幸福。员工的家庭不幸福,我们谈什么让客户幸福?”

  学习之后,百瑞源在战略模式上进行了升级,从打造3.0产品到3.0服务。

  郝向峰认为,清晰的市场定位对品牌至关重要,“找到一群人,深深爱上他。你不要指望所有人都是你的客户。我们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场。”

  对于中高端市场,质量安全是好枸杞的灵魂所在。枸杞浑身是宝,也是病虫害防治难度最大的作物之一。这意味着,种植枸杞避免不了使用化学农药。

  多年前,百瑞源开始尝试生态调控。

  何嘉是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她向郝向峰提议,“在枸杞园外种一层白蜡,白蜡中种三叶草,三叶草中种薄荷,薄荷中种玫瑰花。通过层层保护,形成自然生物链,来减少农药使用。”

  

13.jpg

  玫瑰花带


  但郝向峰希望彻底不用农药,“要防病虫害,怎么能不用药?”

  何嘉说:“郝总,这么多病虫害不用药怎么可能?”

  郝向峰坚持,“发挥自然的力量,肯定有办法。”

  研究后,何嘉提出“用天敌来防,以虫制虫。”

  2021年百瑞源红寺堡基地建设了生物防治实验室,历时3年已开发出防治枸杞蚜虫、根腐病的天敌产品,建立了以蚜茧蜂防治蚜虫、土壤微生态调控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

  如今,“宁夏有害生物生防天敌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即将在百瑞源基地开工建设。“这将是宁夏首家,也是西北首家生防天敌扩繁基地,对推动天敌防控、减少农药使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百瑞源作为一家枸杞企业,能有这份社会担当令我很是敬佩。”何嘉感慨。


  尾声


  枸杞树,枝条多,且带刺。每一粒枸杞的采摘,力度拿捏需谨慎,用力过大过小,都可能损坏其饱满的果肉和色泽度。

  

14.jpg

  一粒小小红枸杞,传递爱与幸福


  企业的发展,如一粒粒枸杞,从培育到采摘,每一步都历尽艰辛。

  回看郝向峰的创业历程,几次转折可谓绝处逢生。“渴望改变”是他创业初衷,也是他寻求出路的动力。改变,谈何容易。

  郝向峰在润泽园学习,分享到一则往事时,潸然泪下。

  “我老母亲很善良。那时候上门乞讨者多,我们自己都吃不饱肚子,母亲还给他们分一碗饭。我们抱怨,但母亲说,他们比我们还可怜。”

  郝向峰回想自己童年,虽家庭不富裕,但父母的勤劳善良是他至今的财富,受用无穷。

  农村长大的郝向峰,大学学农,现在还在务农。他奋斗20年,始终未变的是其父母传承的善良之心。


  心得:

  1,抓住时代机遇:郝向峰在宁夏枸杞行业看到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境,通过优质优价的策略,改善并引领行业向前发展。企业家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识别并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

  2,全产业链布局:百瑞源构建了集科技研发、有机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企业应注重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控制。

  3,坚持初心和使命:面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郝向峰始终坚持改变行业、提升品质的初心,并在学习中明确了企业的使命。企业家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才能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

  4,勇于创新和尝试:无论是建立枸杞展馆还是开设品牌专卖店,郝向峰都展示了他的创新精神和敢于尝试的勇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5,重视员工成长:疫情期间,郝向峰组织员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仅缓解了心理压力,还促进了个人成长。企业家应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6,社会责任与家庭幸福:百瑞源提出“杞福天下,幸福万家”的企业使命,强调让员工的家庭幸福是企业的责任。这提醒企业家要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关注员工及其家庭的福祉。

  7,质量为本:即使在电商价格战激烈的环境中,郝向峰也没有牺牲产品质量来换取市场份额。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8,持续学习和自我反省:郝向峰通过润泽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和视野,对企业的经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企业家应保持谦逊的态度,持续学习,勇于自我反省和改进。

  9,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百瑞源在枸杞种植上尝试生态调控和使用天敌防治病虫害,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0,战略定位清晰:百瑞源明确了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进行产品开发和服务升级。清晰的市场定位有助于企业精准营销,提高品牌影响力。


更多动态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