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事业的本质 企业战略创新
真正的环保不仅是行动,更是心灵的转变,建议通过教育提升企业经营者对环保的认识和实践。核心在于形成一套方法论,帮助企业家识别并去除急功近利的心态,认识到保护环境即是保护自己,从而实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同仁提问:
为了后世能有更美好的未来,我立志从事并推动绿色环保事业,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绿水青山常留人们心间。
可是,目前我的专业和环保的关联非常薄弱,想请教老师,我该如何做才能真的去实现这一份事业,才让我真的做好这一份事业?感谢老师!
老师回应:
01
环保是一项很伟大的事业,做好这份事业靠的是一颗心,你的心灵品质、你的格局境界。
在国际上有一位著名的瑞典环保女孩,17岁,在联合国、在全球都产生了很广泛的影响。可是,她对这个世界能做出的贡献很有限,因为她更多的都是一些哗众取宠。她说中国人应该放下筷子,因为筷子会用到树木等等,这是道德绑架,却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
以前有一位善良的人,她说看不得别人对小动物不好,甚至看到别人在河边钓鱼,她都会上去劝说两句,结果是面红耳赤,最后不欢而散。
所以,我们在事情的层面,想努力改变他人的行为,成效十分有限。人们不珍惜环境、人们对小动物不好,本质上,是这颗心坏了。
02
你今天可以真正地去做一件一生都做不完的事业,就是做环保教育。
为什么做环保教育呢?
今天之所以人们做出一些有损环境的行为,是因为不知道那样既害人又害己,而每个人都是知行合一的,有怎样的一颗心,就会做出怎样的事。他之所以没有那个保护环境的行,是因为他没有保护环境的知。
所以今天,你要完成这份教育,让今天的企业经营者提升自己的知见,去更好地践行环境保护。
那么如何做好这个教育呢?就是要形成你的环保教育的方法论。
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一套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方式,通过几步骤的学习,就能够陪伴这些企业家们,大道至简地找到自己的错知错见。
我们说,找到错知错见不难,但是把它去除最难。如何去除呢?
我们看,一个企业之所以把这些污水排到河流里面去,是因为他觉得这么做,短期之内可以给企业降低成本,因此可能增加自己的利润。
这些事情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他有怎样的知见呢?
是急功近利,有我无他。宁可损害环境、损害别人,甚至损害子女都不在意。
心中只有自己,只有利益。
就这“急功近利,有我无他”这八个字,就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人生。害人终害己,最后悔不当初。
那么,如何让他认识到这一点呢?
你要陪伴企业家们,让他们自己去找,在他们生命当中,这样的“急功近利”曾经给他带来了多大的伤害,让他知道“有我无他”给他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只有当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严重的后果,他才会从心底里去超越自己,不要那么短视、不要那么急功近利、不要那么看重自己而损害他人。
当他的格局境界得以提升的时候,不仅仅是他的企业会更加保护环境,他的生命都会因此变得更加友好,因为他可以更加平和、更有品质地善待家人、善待他的亲朋好友。
做环保教育,帮助企业经营者们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保护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自己。
通过学习你的环保教育,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错知错见,并因此去除了错知错见,拥有了美好和谐的人生,这才是真正对世界、对他人的呵护。
所以,保护环境的背后,是一种心灵的环保,这样的事业,一辈子都做不完。
心得:
1,心灵转变的重要性:文章强调,真正的环保和社会责任源于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心灵转变。只有当人们内心真正认同环保的价值,才能在行动上做出改变。因此,企业领袖应当致力于培养一种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商业文化。
2,长远视角的必要性:急功近利的心态往往会导致短视的决策,这对环境和企业的长期发展都不利。企业家和管理者应采取长远的视角,考虑决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决策对企业未来的潜在影响。
3,教育和培训的作用:通过环保教育提升企业经营者的环境意识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还能促进企业及其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投资于员工的环保培训和教育,以推动整个组织的环境责任。
4,方法论的形成与实践:成功的环保教育需要一套有组织、有系统的方法论。这包括识别和去除错误的知识和观念,以及如何实现知行合一。企业领袖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论,系统地整合环保理念到企业文化和运营中。
5,超越个人利益:文章中提到“有我无他”的心态会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伤害。这启示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赢。
6,持续的环保行动:环保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应持续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断寻找改进和创新的方法,以减少负面影响,增强正面贡献。
7,心灵的环保:文章强调,真正的环境保护是心灵的环保。这意味着企业领袖和员工应该培养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与爱护,这种心态将自然而然地指导他们做出更加负责任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