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第一,为什么得不到优秀员工奖?
李莉通过五年职场经历,从追求个人名利到领悟《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智慧,实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她意识到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一味争强好胜,而在于利他、谦逊与团队合作。通过调整心态和策略,李莉不仅提升了团队业绩,还赢得了优秀员工奖,体现了个人成长与团队和谐共进的双赢局面。
李莉工作了五年,第一次获得了公司的优秀员工奖。
这并不是说李莉前几年工作得不够努力,相反她一直很努力,经常加班赶进度,但得到的不过是许多抱怨罢了。
后来,李莉才发现自己努力的方向,从一开始就发生了偏差。
(以下为李莉分享)
01
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得第一名,每次得第一名就会获得亲朋好友的称赞和同学的羡慕,但若没有得第一名,就不会有人夸奖我。
因此,我便觉得,第一名代表了一个人的强大和优秀,是一个人成功的标签,也是一个人被他人认可和赞同的标志。
抱着这样的念头,踏入职场后,凡是领导分配给我的任务,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于是我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小组负责人。
两年前,我带领的小组和其他八个小组,参加了公司的新项目,这份项目中的每一个产品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为了激励我们,领导说,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第一个完成业务的团队,将获得团队奖金和优秀员工奖。
领导话刚落,我就感觉自己被“第一”两个字掌控了,我必须要获得第一名。
因此,我不仅自己加班赶进度,还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和我一起加班,一起推进项目进度,不许请假。
甚至,我把产品质量放到了第二位,只要产品质量差不多,踩着底线没有错误,我就不会花时间去做到更好。
就这样,我带领的团队,每次都是业务的第一名。
但是,颁奖的时候,我只获得了奖金,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优秀员工奖。
我认为领导出尔反尔,于是就去找领导要理由、要说法。
领导并没有解释什么,只说了一句话:“优秀员工奖颁发给了质量最好的一组,虽然你的业务能力很强,但要获奖还需要磨磨。”
“磨什么呢?”我想不明白领导话中的意思,甚至抱怨领导不讲诚信。
02
怀着这份怨,我在工作中既想继续争第一,又觉得没有奖励挺难堪的,进退两难,甚至都想跳槽了。
就在这个时候,《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让我明白自己为什么与优秀员工奖擦肩而过,也明白了自己需要磨练什么。
这句话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具有谦虚处下、为而不争的上善之德,水滋润万物,不求回报,总是自觉自发、心甘情愿地处在天地间最不显著的地方。
而我正好与水相反,心里考虑的都是自己的那一份名、那一份利,一股脑地去争去抢,拿到第一就想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似的。
每次做事情都抱着“得到第一就有好处”的起心动念,做出一点点成绩,就想得到别人的表扬,就想得到物质和名誉上的回报,稍微有一点儿不如意,就觉得别人辜负了自己,就会抱怨愤恨。
如果说,水是“大我”的体现,我的内心就无疑是被“小我”所填充和掌控了。
因此,哪怕明知道领导激励大家兼顾产品质量和速度的心意,我还是为了第一的名头,辜负了领导、客户和自己的组员,甚至违背自己的内心,做投机取巧的事情。
“小我”使我的眼光变得太小太短,只看到眼下工作中的得失荣辱,看不到长远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也不懂得成就更高层面的成功。
于是,我与“谦虚处下、为而不争”背道而驰,又如何能够实现真正的成功呢?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领导,将优秀员工奖颁发给一个如此“小我”之人,那不就等同于鼓励大家可以为了私欲不顾工作质量,不顾客户的需求吗?严重地说,便是成人之恶了。
如此,领导不将优秀员工奖颁发给我,才是正确的。
03
有人说,一个人的本事,不仅仅在于自己有多么强大、有多少才华,更在于他能够利益多少人。
因此,通过用“水”来映照自己,我发现自己需要磨去的,便是心中的小我。唯有去除小我,找回大我,我才能够回归做人做事的正确道路。
为此,我立下了“做水一样不争的人”的志向,给自己制定了“不争战略”。
在工作的时候,一旦争私利的念头升起来,我就会给自己两分钟的时间清静一下,让自己被私心杂虑搅浑的心澄澈下来,不再随着名利而躁动,让自己安定下来,专心致志地做业务。
其次,我不再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是借助自己一线职位的优势,开始主动联系客户,听取客户对产品的建议,找到客户的真需求,做出真正的好产品。
最后,我开始和自己的组员一起学习。每天我们都会抽出十五分钟,用来分享一天中好的念头和践行,以及工作中好的想法和创意,相互激励,一起成长。
同时,我用一颗柔软的心去关怀组员,不再一味地让组员加班,而是通过合理安排工作,使大家有充足的时间享受生活,也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如此,我与组员建立起良善且持久的链接,团队氛围不再紧张、压抑,而是积极向上,工作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就这样,因为“不争”,我带领的团队反而得到了真正的第一名,我也获得了优秀员工奖。
《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不是无能之不争,而是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不是自私自利之争,而是无我利他之争;
“不争”,不是要失去奋斗精神、得过且过,而是要学习水的谦卑处下、澎湃不息,该担当就得担当,该拼搏就得拼搏,该全力以赴时就得全力以赴。
我们可以将“不争”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制定自己的“不争战略”,做水一样的利他之人。
心得:
长期视角与战略眼光:李莉的经历提醒企业家和董事长们,成功不应仅仅关注短期的业绩和名利,而应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过度追求短期的“第一”可能会牺牲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最终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以客户为中心:文章强调了客户需求的重要性。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深入了解客户需求,而不是单纯追求速度或产量。只有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进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团队建设与文化:李莉通过转变管理方式,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家和董事长们应重视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塑造,通过关怀员工、鼓励学习和分享,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共同推动企业成长。
个人修养与领导力:李莉的转变体现了个人修养对领导力的重要影响。作为企业家和董事长,不仅要有卓越的业务能力,更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谦逊的态度。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反省,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和人格魅力,才能更好地引领企业走向成功。
平衡与取舍:在追求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和董事长们需要学会平衡与取舍。既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责任和员工福利;既要追求短期业绩,又要考虑长期战略。只有做到全面平衡和合理取舍,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回归本质与大道至简:文章中的“上善若水”理念启示我们,企业经营也应回归本质,追求简单、纯粹和高效。通过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坚守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以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赢得客户和市场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