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新挑战,新思路 | 全国旅游发展大会总书记这样指导旅游强国建设
旅游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2024年一季度,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0%,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作用明显;全国出入境人员超1.41亿人次,同比上升117.8%。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旅游业的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显著成就,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增长。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超过1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和出入境人数均显著增长。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及主要目的地。
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旅游业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重要手段。例如2023年,新疆新增旅行社563家,近2.5万名导游通过从事旅游服务实现就业增收;全疆从事旅游业经营主体超过37万户,和旅游相关的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五一假期各地烟火气升腾 小众城市突然爆红据说每个城市都来了1亿人
新机遇和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旅游业创新驱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联合印发《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智慧旅游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智慧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智慧旅游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智慧旅游营销成效更加明显,智慧旅游优质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智慧旅游服务和体验更加便利舒适。
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未来,我国将通过多种途径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一、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文化旅游结合: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遗产,如湖南常德河街、广西桂林、江西景德镇等地,通过保护和展示地方文化,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
红色旅游:依托革命历史遗址和红色文化资源,如河南鄂豫皖苏区、新县田铺乡等,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提升旅游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品质
生态旅游: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自然风光,如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广西桂林象鼻山公园等,禁止过度商业化开发,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治理:通过治理和保护水环境等,提升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和吸引力,如推动长江流域问题系统治理、湖南常德河街的水环境综合治理。
二、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景区的道路、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如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关注的商业、邮政等服务设施。
服务水平提升:通过培训和管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并举,如黑龙江北极村的林下经济和旅游业双业并举。
乡村旅游:鼓励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如河南新县、江西景德镇等地的乡村旅游,提升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三、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与各国的文化和旅游合作项目,如中法文化旅游年活动、中塞、中匈的旅游合作,加强旅游政策协调和沟通,开发国际旅游线路。5月16日下午,“中俄文化年”开幕式暨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专场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中俄两国艺术家联袂呈现精彩文艺演出。
文明交流:利用旅游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国际友谊和理解,如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讲话。同时,随着我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相关国家人员入境数量持续上升,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提升旅游吸引力
宣传和推广:通过国际推广和宣传,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美山川和多样风情,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华观光。
旅游产品开发: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满足国际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建设旅游强国为企业和企业家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多样的发展空间。相关企业应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总之,企业应灵活应对政策变化,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把旅游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