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董事长领导力 | 企业与企业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方式

  2024-04-16

思维方式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勇于挑战自我,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实现人生的飞跃。文章通过稻盛和夫和图书馆搬迁两个案例,强调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变革思维方式所带来的成功。同时,也指出危机之下,人的领导力会超常发挥,需要突破认知,重新审视挑战和机遇。



有记者曾问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稻盛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思维方式。”

  在《活法》一书中,稻盛先生提出了一个“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这个方程式里,能力和热情会有高低,但它们都是从0到100分的正数,而思维方式则是从负100到正100分。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对,不管他怎么努力,能力如何强,到最后也是白费力气。

   

  人与人的差距,主要就在于思维方式的差距。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遭遇困境、走进死胡同,欠缺的并不是机会与运气,也不是汗水和努力。我们欠缺的,是一种勇于跳出固有格局的思维方式。


640-0416-01.jpg

   

  01

   

  上世纪60年代,京瓷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不断下滑,公司面临着停滞危机。员工们一心想着多跑市场,争夺现有技术下可以做的订单,以提升业绩,但收效甚微。

   

  在危急关头,稻盛先生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策:主动去接那些连大公司都不敢碰的高难度订单,甚至还会主动向客户提出产品预想。

   

  客户往往会很心动,立马拍板签合同。可实际上,以当时京瓷的技术,根本无法做出设想中的产品。

   

  面对员工们的困惑和不解,稻盛先生解释说:

   

  “像我们这样刚起步的弱小的新企业,不这样做根本就接不到订单。别的公司只接现有技术能做的,那我们就接不能做的。既然技术不够,我们就反过来,用订单逼着我们研究新技术。”

   

  在巨大压力下,稻盛先生激励京瓷的研发团队不断向不可能、向新技术发起挑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正是这种成长型思维,让京瓷没用多少年便跻身行业头部,从一个不满百名员工的街道工厂一步步成长为世界500强。

   


  “大企业拒绝的、需要高技术的工作,我们当然也做不来。但‘不能’两个字我绝对不说出口。我也不用‘可能行吧’这种暧昧的口气。而是鼓足勇气,斩钉截铁地说‘行!我们能做’。

  我就是这样接二连三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换句话说,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稻盛和夫 《活法》


640-0416-02.jpg


  02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限制住我们的,不是大环境,不是竞争对手,正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1973年,大英图书馆准备从伦敦的旧馆搬迁到圣潘克拉斯新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整个馆内的藏书多达1300多万册。搬迁的工作量非常大,经估算,人力搬运的成本高达350万英镑。

   

  彼时,新馆刚刚建成,根本没有富裕的资金支持这项花销。馆长为此头疼不已,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如果你是馆长,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

   

  雇更便宜的人来搬?发动所有员工及其亲朋好友来帮忙?

   

  只要不跳脱出“搬书”这个固有的思维模式,或许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案了。

   

  那顶级优秀的人,会怎么办呢?

   

  有位年轻人找到馆长说:“我有办法,只要给我150万英镑就可以了。”

   

  第二天,报纸上就刊登了一条公告,“自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广大市民开放借阅,但因图书馆迁址,请借阅者把书还到指定新馆......”

   

  市民一听是免费借阅,便蜂拥而至。由此,图书搬迁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转换为“借书还书”的思维模式,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也成为了百万富翁。


640-0416-03.jpg

   

  03

   

  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同一件事,对其本质的认知不同,思维方式就会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千差万别。

   

  身处当下之环境,很多人抱怨经济形势,抱怨内卷,却唯独忘记了自身才是问题更重要的根源。

   

  丘吉尔曾说:“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压力测试,都隐藏着机会;每一次危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自身的短板和不足。

   

  不遇困难,不出智慧。危机之下,一个人的领导力,反而会更加强烈地展现出来。

   

  通常来说,人们在危机中所展现出的领导力,会若干倍于他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的水平。

   

  在这种超常发挥之下,他会格外地心明眼亮,凭借无与伦比的专注,在九死一生的局面中,识别方向,找到出路,完成突围,实现飞跃。

   

  人生、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的选择和决策,而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突破认知,突破思维模式,重新审视挑战和机遇,能够从危机中看到希望,从希望中找到力量。

   

  艰难时期,唯有提升自己的认知,转换思维方式,才有可能找到那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心得:

  首先,强调了思维方式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决策和行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和成功。因此,企业家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勇于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机遇和解决方案。

  其次,文章中提到的“人生方程式”提醒企业家要全面考虑个人能力、热情以及思维方式在经营中的作用。能力和热情固然重要,但思维方式才是决定结果的关键因素。企业家应该意识到,即使拥有出色的能力和高度的热情,如果思维方式不正确,也可能导致努力白费。

  此外,文章通过稻盛和夫带领京瓷公司逆袭的案例,展示了成长型思维的力量。在面临困境时,稻盛和夫敢于挑战高难度订单,用订单倒逼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这启示企业家要敢于突破自我,勇于挑战高难度任务,不断推动企业和个人的成长。

  再者,文章提醒企业家要意识到思维方式可能是限制自身和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遭遇困境,并不是因为缺乏机会或努力,而是因为我们固守着旧有的思维方式。因此,企业家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最后,文章指出在危机之下,人的领导力会超常发挥。企业家应该把握危机中的机遇,通过突破认知、重新审视挑战和机遇,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带领企业实现突围和飞跃。



责编 | 凌风   配图 | 胜杰


更多动态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