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课堂 | 放下评判心,是一个人强大的开始
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我们不应急于评判他人,而应保持谨慎态度,避免抱有成见。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带有成见的评判会对个人和他人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工作和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强调向内看需要智慧和勇气,并指出真正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内心。通过修炼内心,我们可以去除成见,实现人生无惧风雨,行稳致远。
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着急去评判。可以保持谨慎,但不能抱有成见”。
因为,我们一旦给别人贴上了某个负面的“标签”,无论是我们内在的意识,还是外在的语言和身行都会努力去证明这个“标签”是对的。
这样的思维定式,对自己,对他人,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01.
某单位里,一位中层管理者被安排去检查食堂的进货单。他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核查食材是否足量、品质好不好、发票金额能否对得上。
工作过程中,他不断地冒出一些不好的念头:“做生意的无奸不商,要么在斤两上偷奸耍滑,要么在质量上以次充好”“做采买的无利不起早,会不会和商家一起坑单位的钱”……
怀着这样的起心动念,他无意识中对商家、对负责采购的同事摆出了一副怀疑、审查的姿态,眼神和语气上都让人感到特别不舒服。
结果可想而知,谁也不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难堪之余,他忽然捕捉到自己内心杂乱纷飞的念头,看到了是自己把自己摆在了别人的对立面。商家和单位合作了很多年,好口碑始终如一;采购的同事也一直都是兢兢业业,自己无端的评判和猜疑,不仅伤害了别人,也造成了双方关系紧张,导致自己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从这件小事,这位中层管理者接着反思,发现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也是不太容易信任他人,总是先提出质疑,对别人下一个不好的判断,然后借各种机会去证明自己的评判是对的。
如果被自己言中了,心里就会洋洋得意,”你看我多厉害,眼睛多毒啊“;万一没逮到些什么,心里又会感到很失望,许多能量就这样白白地内耗掉了。
多年来,有好几次晋升的机会,他都没能把握住。同事们反馈他是一个比较难相处的人,领导也不敢对他委以重任。
02.
评判他人比反省我们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要容易。因为,向内看,往往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
上文提到的这位中层管理者,或许他之前有过的一些经历,让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认知判断标准,然后逐渐地固化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而这样固定的思维模式,又导致他越来越看不清他人和事物的全貌。给别人贴标签、下判断的同时,其实也固化了自己的认知边界。
老子《道德经》有言:“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人生真正的舞台,就是我们自己和身边人心与心链接所形成的这个橐龠场。
当我们内心不够澄澈清明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和他人心心相通。把自己孤立在群体之外,自然也就失去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外界环境、过往经历确实会影响我们,但真正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这颗心。
有句话说,世界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一个人的内心。你怎样看待世界,世界就怎样反馈你。
阳明先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我们的内心本就拥有一面空明的镜子,能够照见万物的本质。只是这面镜子被各种不好的念头,或者固有的认知遮蔽和障碍了,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
如今,我们通过学习阳明心学,知道了“大我吾性自足,小我可以去除”。因此,人生总是充满希望。
我们只要不断去修炼自己的这颗心,不断去擦亮这面镜子,就能做到不偏不倚,允执厥中。可以保持谨慎,但不能抱有成见。如此,我们的人生就能无惧风雨,行稳致远。
学习心得:
1、避免刻板印象和偏见: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合作伙伴、员工和客户。如果过早地给他们贴上标签或带有成见,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和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合作和发展。因此,应避免刻板印象和偏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接触的人。
2、建立信任文化:文章中的中层管理者由于难以信任他人,导致工作难以开展。这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警示,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信任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和误解。
3、反思与自省:文章中提到的中层管理者通过反思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这启示企业家要时刻保持自我反省的习惯,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鼓励员工反思,以促进团队的整体进步。
4、持续学习和成长:文章强调了修炼内心的重要性,对企业家来说,这意味着要持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智慧。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
5、以开放心态面对挑战:文章提到,当我们内心澄澈清明时,就能与他人心心相通,从而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家在面对挑战时,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以便更好地把握机遇。
6、以人为本:文章强调,真正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是自己的内心。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也应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责编 | 凌风 配图 | 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