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了团队,管不了孩子,为什么?

  2025-08-20

在商场上,你运筹帷幄,带领团队攻城略地;在谈判桌上,你洞察人心,让对手心悦诚服;在企业管理中,你制定战略,让组织高效运转。可回到家,面对那个小小的身影——你的孩子,却常常束手无策。 

有人调侃:“团队不是亲生的,管起来没顾忌,该罚罚、该骂骂;可孩子是亲生的,说重了怕伤他,说轻了怕惯坏他。”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却又常常陷入“说了不听,听了不做,做了又错”的循环。 

这到底是为什么?

“不满意”背后藏着什么?

作为父母,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看着孩子,心里会冒出一句——要是他/她能……就好了。

企业家分享:苦心经营的事业期待子女继承,孩子却对家族企业毫无兴趣。准备了最好的办公室和团队,换来的是一句我想走自己的路

更常见的是,我们苦口婆心的叮嘱像打在棉花上——从生活作息到未来发展,说再多都像对着一堵无形的墙。那些重复了无数遍的道理,孩子似乎永远听不进去。因此,对于孩子,我们内心存着各种“不满意”。

这些“不满意”实则是一面映照内心的镜子,它映照出

我们未能实现的自我期待

对不可控未来的隐隐恐惧

自身成长经历的投射

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有位爸爸说,他对孩子的不满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玩手机没节制、房间乱糟糟……但这些不满的背后,是父母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做到某些结果而“期待”隐藏的更深一层是担忧:“我害怕他将来会吃亏。”

位企业董事长分享自己隐藏心底的“秘密”:“我对孩子的各种不满意,其实是对自己的不确认、不认可。我担心孩子的未来,是因为我对自己也没那么笃定。

我们总说为孩子好实则我们真正在对话的,是过去的自己

有位董事长,她小时候被严格管教,内心渴望自由,所以她有孩子之后,格外放手。结果呢,儿子用三个月独立装修好房子,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

她说:“我们对孩子种种情绪背后,无论是烦恼、焦虑还是期待……其实都是爱。

还有企业家说,本来是想学经营企业,结果……学着学着,把家里的关系理顺了。或许我们真正要调整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看孩子的那颗心

微信图片_2025-08-20_145943_087.jpg


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爱

其实,对于孩子,父母情绪背后,是孩子那份说不出的爱有时候,我们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爱。  

很多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在创业初期,为了把日子过好,忙着打拼,可能没那么多时间陪孩子。等回过头来,想好好管一管,却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了。  

或者,我们太爱孩子了,什么都替他安排好。可孩子长大才发现,自己没经历过风雨,遇到一点挫折就害怕,做什么都畏首畏尾。结果,家长越操心,孩子越不自信。  

以上两种状况,归根到底,是父母对孩子“”(责任、权利、利益)的失衡。而真正的爱,需要在三者中找到动态平衡。  

在孩子幼时,这套机制运转良好:父母行使“呼唤吃饭的权利,承担准备营养餐的责任;孩子获得健康成长的利益。

但随着孩子成长,这个系统需要升级换代——15岁的儿子拒绝早餐,聪明的父母会收起必须吃的命令,转而询问:是不合胃口,还是睡晚了?当女儿把家族企业offer换成支教申请,智慧的选择不是动用家长权威,而是坐下来听她讲述山区孩子们的故事。  

在这个升级版系统里:

责任从管控变为引导”;

权利从命令转为沟通”;

利益从父母认为的好拓展到孩子真正需要的好”。

”的动态平衡,就像最新版的手机系统,既保留核心功能,又新增了更多互动可能。那些还在用幼儿版系统管理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自然会遭遇频频卡顿

因此,父母真正的责任,是放下父母的权威,带着理解走进孩子的世界——当他想倾诉时专注聆听,而不是用别烦我打断;当他追逐梦想时给予支持,而不是用听我的否定;当他疲惫时用心陪伴,而不是用谁不累敷衍。

有位企业家,曾分享过一件事。他出差回来,孩子走到他身边,说:最近好累。他想都没想,回了一句:谁不累?就那一句话,把孩子的倾诉堵回去了。如果当时能多问一句:怎么了?和爸爸说说。也许,孩子的心就不会关上。  

孩子长大,父母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可有些父母,却觉得孩子大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然后慢慢放手。这话没错,但如果只剩下权力,没有责任,孩子和父母之间,就会越来越远。真正的智慧,是在该用责任的时候,放下权力;该倾听的时候,别急着说教;该支持的时候,别急着否定。

微信图片_2025-08-20_145949_119.jpg


“应该看见:爱的两种模样


然而,我们常常在教养孩子时陷入矛盾——明知该给予耐心却忍不住发火,想要陪伴却总是被工作耽搁,懂得应该放手却忍不住插手。

  • 你答应陪孩子,但临时公司有事,你只能匆匆说一句下次吧。心里没办法,工作要紧。孩子应该能理解的。

  • 孩子不听话,你心里冒出一句:我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你怎么就不懂?

  • 你直接替孩子做了决定,想着:这事就得听我的。  

  • 你明明知道不该发火,但看到孩子犯错,还是忍不住吼了出来我这不是为你好吗?

孩子内心最渴望的,或许只是父母的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能安静倾听他们说话的陪伴。

董事长把儿子送到当地最好学校,每年暑假都安排海外游学。直到儿子16岁生日那天,他突然问:爸爸,你能请假陪我吃顿饭吗?就我们两个人。

一位女士的女儿初中时总缠着她下棋,她总以工作忙推脱。现在女儿上大学了,有次整理房间发现女儿日记里写着:今天又一个人下完了整盘棋,假装妈妈在对面。

有时候,孩子要的不是我们一直在他身边,而是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们能真正  

一位企业家的孩子在中考前突然情绪爆发,将父母推出房间哭诉:你们眼里只有分数!姐姐有钢琴比赛,弟弟有足球赛,我呢?中考后,这位企业家推掉所有会议,陪女儿去了大理。在洱海边,他们一起数云朵、喂海鸥,女儿第一次主动说起学校里的趣事。回来后,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摆上了父女俩的合影,背面写着:比业绩更重要的,是做爸爸这件事。

孩子要的不是我们规划好的应该,而是被真实地看见

微信图片_2025-08-20_145953_466.jpg


放下父母的身份包袱


孩子渴望其实很简单——

渴望被看见——当他兴奋地分享学校趣事时,希望我们放下手机,眼睛亮亮地回应他  

渴望被理解——当他因为一道数学题烦躁摔笔时,希望我们来问是不是遇到困难了?

渴望被信任——当他坚持要穿反季节衣服出门时,要的只是你忍住指点的嘴角。

然而,我们总在笨拙地爱着不懂什么非暴力沟通,却会在他发烧时彻夜不眠;说不清正面管教理论,却愿意为给孩子报他喜欢的课程……

我们明明是世界上最希望他好的人,可有时候连为他好三个字,都会变成刺耳的噪声  

孩子是为你而来。

他选中你做父母,就像小王子选择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所以当他顶嘴、当他关房门、当他成绩下滑……能不能先在心里默念:这是我的玫瑰。他在教我成为更好的园丁。  

养育孩子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份不完美的爱,遇见另一份渴望成长的爱。

每个父母心底都有一份坚定的信念:相信孩子终将走出自己的路,那些未说出口的爱意他都懂得,而此刻的自己,正是他生命中最需要的那个人。

我们从当下开始,为孩子做一件最简单却最珍贵的小事一个拥抱、一顿不看手机的晚餐、一条回忆童年的信息——往往比任何精心设计的教育时刻更能触动孩子的心。

爱的真谛,不在于我们给了多少,而在于孩子真正感受到了多少。

结尾:

陪伴孩子成长,就像园丁照料一棵小树。有时风雨会让枝干摇晃,但只要根基稳固,总能不断向上生长。

不必追求完美父母的形象。那个会着急、会犯错,但始终努力着的你,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依靠。

养育之道,不在于掌控每一片叶子的方向,而在于提供扎根的土壤。当你放下必须怎样的坚持,反而能看见孩子独特的光芒。

请相信:此时此刻,你就是孩子生命里刚刚好的那个父母。这份确信,会照亮你们共同成长的路



更多动态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