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新规来了,餐饮业成本飙升,如何破?

前段时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最新社保规定:9月1日起,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小微餐饮店,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五险”,任何“协商放弃”或“自愿不缴”的协议,一律无效。
这一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各行业用工将会更规范,员工更有保障。但也意味着对一些“粗放式”的小微企业带来了冲击,尤其是高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人力成本的餐饮业。
在第15期「战略领导力」学习会上,有位来自广东团体餐饮的企业董事长,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问题
"我是做团体餐饮的,主要承包工厂、学校食堂。团餐,是一个传统且劳动密集的行业。当前,我主要的困惑是:国家要求9月1日起实行全员社保,这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大大增加。我们也在企业内部做了员工意见征求表,90%的员工——他们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尤其一线员工工资较低,他们不愿意购买社保。从企业角度而言,如果我们强制要求员工购买社保,很可能会导致员工流失。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回应
具体怎么做,你可以请教律师。在社保新规之下,一定有多种出路可供选择,不同场景都有一些应对方案。我们也看到一些小微企业,在合规合法范围内尝试做出恰当安排。这说明,新规之下还是有一些回旋余地的。
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回到原则性。什么是原则性?就是一定要看清基本的大方向。
以前,我们举过一个例子,假如经营一个每年营收过亿的企业,那大概需要一两百人的团队才能做起来。如果我们把事业放大100倍,经营年营收百亿的企业,做到行业龙头,你可能需要一两万甚至十万人才能做起来。这么多人,大型公司的经营是多么复杂,作为企业的一号位得多操心?
如果把百亿企业体量放大一万倍,作为百万亿的经济体,这就是我们的国家。
规模过亿,企业一把手讲一句话,传到每个员工的耳朵里,就已经走样了。那规模到百亿的时候,从上到下推行一项改革更是千难万险。很多时候,身为董事长,你不得不在两难之间做权衡,甚至绞尽脑汁做出选择。那如果放大到国家的体量呢?所以,我们要体谅国家的不容易,任何制度推行推广的过程中都会有阵痛。
9月1日所实行的社保新规,对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餐饮行业、街边小店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一些企业可能坚持不下去,就会退出。这就是一份阵痛,而且是会很痛的。在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下,这些经济体的退出,必然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但我们依然可以相信,这项政策的推动落地,一定是有多方面的考量,一定是在两难之中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而且,我们也要相信,有人退出,就会有人进入。只要市场有空白,一定会有人快速进入,用新的形式、新的产品、新的模式填补市场空白。
市场经济的美妙就在于此,它不断在变化,永远给予每个人以机会。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环境,抓住机会。
所以,从宏观上来看,短期阵痛之后,企业能提升劳保意识、厘清雇佣关系,重新启程。
从企业自身面临的情况来看,尤其餐饮业,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在润泽园学习的一些餐饮企业经营者,大家在一起讨论、沟通,坚信能够渡过这一难关,并且借助这个难关拉大与其他企业的距离。
企业与企业的差距都是在危机和难题面前拉大的。每一次危机、每一次挑战,都是让自己上升一个台阶的机会。这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大家的技巧、战术布局差不多,比得难解难分。突然下起了雨,在雨中踢球很消耗体力的,所以,90分钟没有踢完,大家体力已经消耗殆尽。这时候,如果加半小时加时赛,大家靠什么坚持下去?拼的是意志力。
学习中华文化的企业经营者,最大的收获就是“心力增强”——从心力亏损到心力盈余。彼此双方实力相差无几,在面临共同的挑战时,拼的就是心力。有心力就能带团队跨越难关。
在这个世界上,机会和挑战总是在我们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来临。没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看你能不能抓得住;挑战来了,看你能不能平安度过。这,考验的都是董事长以及企业核心团队强大的心力和智慧。
所以,要未雨绸缪。在问题还没出现时,建设自己。行业内卷时,正是秋收冬藏、修炼内功的时机。这个时候,绝不可以躺平,而是要比春天夏天更努力,建设团队、打磨产品、深挖客户需求。市场经济总有周期,待市场复苏后,才能抓住新一轮春天。
希望大家能够储备好能量,建设强大的自己,在下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结语:
有句话说,“比起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看待问题的角度”。社保新规出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企业经营者应对措施灵活,理解政策推行的复杂性,更好地看清这场阵痛与市场规律。
作为企业经营者,和核心团队一起修炼内功,才能未雨绸缪,拥有化挑战为机遇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