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赵艾: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对“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1
“十五五”期间民营经济的政策如何?
2
民营企业未来五年发展机遇在哪里?
3
应如何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2025年11月,“润泽公开课”邀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理事会首席专家赵艾,就“十五五”规划中民营经济部署与民营经济前景做了详细解读。课上,全国近7000位中小企业经营者听取讲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理事会首席专家 赵艾)
讲座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必须高度重视并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过去通常讲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现在这个特征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数量,2012-2024 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由1085.7万户增至5650.1万户,净增约 4.6 倍,年均净增近400万户。2024年一年就新设737.3万户,同比增速达15%,显示扩容速度仍在加快。二是税收,2012-2024年民营经济的税收贡献率由50%左右提升至约60%,全国每10元税收中约有6元来自民营企业。三是就业,2012-2024年民营经济的城镇就业占比始终维持在80%以上,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数量已占全部企业92%以上,提供了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是我国稳定就业市场的核心力量。四是外贸,2012-2024年,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中的占比由约30%提升至55.5%,年均增速约11%,从约三成跃升至半壁江山,2019年,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资和国企后,连续6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已成为我国外贸的绝对主力军。
民营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43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2年的6家增加至36家。目前“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70%。光伏产业全球前10强中8家都是中国民营企业。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0%左右。目前,全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
激活民营经济的活力,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到,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这里提到的“放的活”,就是是让市场活,企业活,尤其是让民营企业活。民营这块活了,整个经济大盘也就活了。《建议》首次提到“管得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过去提法是“管得住”。管得住,怎么活?管得好,才能够活。要让民营企业活,关键在于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让民营经济公平准入。市场准入是民营经济从事市场活动的核心环节。要在制度上行动上把市场准入各项要求落实好。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要发挥好政府与民营经济常态化沟通机制作用,通过沟通联系,经常性充分听取民意企业家的意见建议。我国民营企业要缩短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并能够后来者居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真正肩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任,除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开放要重点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上做文章,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民营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法律上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保障。不仅立法解决“促进”问题,同时解决“保护”问题,即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和经营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问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到,强化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司法监督。某种意义上讲,法律“保护”比法律“促进”更重要。吃“放心丸”“定心丹”比喝“浓咖啡”作用或许更大。
民营经济要在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催生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到,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更多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里面提到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包含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国务院办公厅11月3日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场景是重要而且稀缺的创新资源,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就是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这就为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民营企业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打造新兴支柱产业、未来产业,促进新旧动能的迭代转化,催生新业态、新赛道、新模式,由此推动产业结构革命性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民营企业要带头推进和实现碳达峰,执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减弱,“不能变,也不会变”。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2025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3项针对性政策举措,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建设,积极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可以相信,在“十五五”期间,党和国家还会一以贯之地继续出台一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发挥民营经济作用,在多个场合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指示、批示。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充分肯定民营企业的重大贡献,再次宣示民营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强调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局部的、暂时的、可克服的,要在困难中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对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同时向广大民营企业家发出号召:“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释放出强烈信号,既指明了方向,又意在坚定信心、鼓舞干劲。因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对未来要充满信心,在“十五五”期间要进一步大显身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民营企业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其机遇和挑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到,“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一定要深刻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增强战略定力和应变能力,不仅要把握和抓住机遇,更要有效应对困难和挑战,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备注:此次讲座是“知行合一大学堂系列专题讲座”之一。该系列讲座得到全国工商联、中央党校、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北京市企业家联合会等机构大力支持。应邀讲座的嘉宾是来自全国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听众主要为中小企业经营者。目前已经举办22期,累计5万人(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