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我们”,是领导力的真正开始
在管理中,我们常常以为“领导力”是个人的事,是一个人带着一群人往前走。但真正的领导力,不是“我带你们”,而是“我们一起”。
在润泽园的课堂上,我们见过很多企业家,他们身上都有同一个转折:当团队开始参与、共创、思考,而不是被动执行时,企业的活力,才真正被点燃。
今天,我们分享两个故事。一个来自教育行业,一个来自餐饮行业。他们都经历了低谷,也都在“让团队觉醒”的那一刻,看见了领导力的真正含义。

当老师开始共创,教育不再靠一个人“扛”
近年来,幼教行业一路下行:生源减少、老师流失,焦虑成了常态。
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的李洋,也难以置身事外。尽管课堂充满创意,制度依旧是“从上往下执行”,许多创新常显得生硬。尤其是面对家长的期待,她深感困惑:“年轻的父母到底需要什么?”
去年7月,她在共创会上得到了启发——润泽园老师讲:“80后、90后的家长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真正的‘皮实’。”
李洋豁然开朗。她意识到,孩子能否独立穿衣、遇到困难时是否能够自己站起来,这才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教育不该是道理的堆砌,而是培养孩子面对挑战的勇气与能力。
李洋迅速把这个理念带回幼儿园。在团队内部,她引导大家进行深入讨论。她召集所有教师一起共创:“什么是皮实?怎样让孩子变得皮实?”
经过几轮讨论,团队达成了一致的理解:皮实,既有韧性,也有实力;既能经受挫折,又能扛住挑战。
基于这一理念,李洋带领团队制定了《皮实条例》,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每天的户外挑战,自己整理书包,敢于在集体面前发言,遇到困难不退缩。更重要的是,老师们也要成为“皮实”的榜样,面对孩子摔倒时不第一时间抱起,而是鼓励他们自己站起来。
为了确保“皮实教育”能够深入人心,李洋带领团队展开了三个“百日奋战”:第一百日,确立“皮实教育创年”;第二百日,达成了目标,效果超预期;第三百日,全面践行“皮实教育”,并持续对外进行家长沟通和招生。
“皮实教育”推行半年后,孩子们不再是娇气的“小皇帝”,他们能自己穿衣、面对挫折不再哭泣,甚至能在遇到困难时站起来再试一次。
有一次,一个孩子在挑战活动中摔倒了,起身后,他笑着说:“没事,我们是皮实的孩子。”
在李洋的幼儿园,“皮实教育”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本能反应。
孩子皮实了,家长们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看到孩子摔倒时能自己站起来,家长们不像之前那样紧张焦虑,反而笑着说:“没事,皮实点儿。”
老师们的改变同样明显。她们学会了在教育过程中放手,不再第一时间介入,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她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课堂也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
这场教育实践,不仅让李洋看到了教育的意义,也让她找到了自己与团队的使命:让孩子在成长中变得坚韧、勇敢、富有责任感。而她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为强大的领导力。

29天:一次团队的重生
另一位董事长林金钟,专注高校餐饮。
他原本依赖分包模式,赚得安稳,却始终感到不踏实。
今年夏天,他中标了一所高校食堂项目,站在这个关键节点上,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继续走分包的老路,还是彻底转型?
他之所以犹豫,因为这件事困扰他已久。表面上,分包是行业中最轻松、最稳妥的方式:各档口有人负责,成本可控,风险分散。他的任务就是统筹、监督,安稳度日。
但凭借20多年的高校后勤经验,他深知——餐饮不仅仅是追求效率,它是一门关于责任的事业。
这些年,他反复看到同样的问题:档口参差不齐、标准难以统一、食品安全隐患常伴其间。
每次参加高校招标,听到学校领导的提问:“你们的自营比例是多少?”他心里清楚,“甲方关心的,绝非一个数字,而是责任能否真正落实。”
林金钟一直有转型的想法,却迟迟没有行动,原因很简单:团队尚未准备好。
有人习惯了旧模式的轻松;有人觉得全自营投入太大;也有人担心自己不能承受更高的要求。
若没有团队同频,转型只会半途而废。
直到今年夏天。高校项目刚落地,团队正纠结要不要继续分包时,他们走进了润泽园的课堂。
共创,把每个人都推到了必须面对的问题前:我们到底为了什么?企业的使命是什么?如果从头做一次,我们还会选分包吗?
通过老师的引导,大家意识到:旧模式虽然安全,却永远无法真正把责任做到位。
在那一刻,团队第一次达成了同频——如果想把安全做到极致,就必须走向全自营。
方向一致了,力量也就聚拢了。林金钟压在心底多年的那个念头,终于有了落地的可能。
然而,决定容易,执行才是另一场战斗。当时距离开学只有29天。招聘、培训、供应链、菜品标准……过去依赖承包商的所有工作,都要从零搭建。
为了在开学前完成自营化,每位伙伴全力以赴。大家都放下自己的事,将全部精力投入项目中。团队的士气带动了项目的上下游:供应商加班确保食材安全、新鲜、准时;物流团队优化配送路线,减少等待与损耗;合作伙伴根据现场反馈灵活调整菜品和分量,兼顾统一标准与档口特色;设备供应商全力支持安装与调试。
“正是有了这些伙伴的支持,我们才能完成全自营。”林金钟说。
8月23日,学生报到,校园餐厅准时开餐,菜品整齐、窗口干净,学生满意度超出预期。
29天,团队经历了所有组织都会经历的阶段:混乱、争执、疲惫,也经历了最珍贵的瞬间——目标一致、互相信任、重新找回初心。




模式可以复制,但改变人心的那一瞬间无法复制。而一旦心变了,路就自然打开。 当团队愿意一起思考、一起承担时,企业的命运就不再绑在经营者身上。 上述两位企业家的共同点,都是从“我” 走向 “我们”。 领导力的本质,不在于领导多少人,而在于唤醒多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