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重塑,为何从看透行业本质开始?
在一次润泽园举办的「战略重塑营」上,一位做碳纤维头盔的经营者道出困惑:“我们团队在讨论行业本质时,好像没有真正触及到真正的本质?头盔行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问到了所有企业战略重塑的根源处。
润泽园老师回复:
“头盔行业的本质是生命,每一个头盔下面都是一个生命。” 头盔不是在风平浪静时用的,是在遇到危险时真的能救命。遇到危险时,一棵树倒下来,头盔没管用,一个生命逝去了。那我们做这件事情的价值、我们存在的意义又何在? 就像去日航参观时,他们会给你一幅图:左边是一个螺丝钉,等号右边是一架飞机。一个螺丝钉有毛病,一架飞机可能出问题。一架飞机出问题,意味着什么? 同样的,你的头盔戴在我们头上,头盔之下就是一个生命。用这样的角度去看,大家对头盔的品质、性能、价值会重新看待。你会注入新的力量,也很容易激发大家的理想。这时,你们就会有一些创造性的做法,突破原有的产品思维。
看透“头盔的本质是生命守护”,对于企业战略重塑而言,就如同航海时看清了海底的山脉与洋流,而非仅仅盯着海面的波浪。它决定了企业战略的方向、深度和可持续性。
1. 决定战略的“方向”:让每个决策都有灵魂
没有看透这个本质,企业会在迷宫中盲目奔跑。如果把头盔当作“时尚配饰”,战略重心就会放在外观设计、明星代言上。可能取得一时销量增长,但当竞争对手在安全技术上突破时,护城河将一触即溃。
看透“生命守护”的本质,企业就会将战略方向锚定在安全技术的极限突破上。所有的资源——研发、人才、资金——都会像指南针一样指向这个北极星。这样的企业可能走得慢,但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2. 构筑战略的“深度”:从卖产品到守护生命
看不透本质的企业,只能在现有游戏规则里内卷——价格战、参数战、功能战。A品牌说我的头盔有12个通风口,B品牌就说我有16个。这是一种“军备竞赛”,利润在竞争中被不断摊薄。
看透本质的企业,竞争的是信任、意义与生态。不再纠缠于通风口的数量,而是展示独创的、超越国际标准的碰撞测试数据,提供头盔“健康监测”服务,构建以“安全骑行”为主题的社群。它卖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一整套“安全出行解决方案”和“值得托付生命的信任”。
3. 确保战略的“可持续性”:在变化中守住不变
市场、技术、潮流永远在变,但用户对“生命安全”的根本需求永远不会变。
如果一家企业前年追逐“共享经济”,去年追逐“智能硬件”,今年追逐“元宇宙”,它的战略会随风摇摆,无法形成持续积累的核心能力。
看透本质的企业,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它可以融合新技术如用AR显示技术提升骑行安全,可以开拓新场景如拓展电动自行车市场,但其战略核心,即对安全的极致追求始终如一。这保证了企业能够穿越经济和技术周期,构建起深厚的品牌壁垒。
4. 凝聚组织的“心力”: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担当
最卓越的战略,需要最投入的团队去执行。看透“生命守护”的本质,能为组织注入崇高的使命感和强大的内驱力。
当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卖一个塑料壳”时,他们很难产生激情和自豪感,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
当每一位员工,从工程师到客服,都深刻理解他们是在“守护用户的生命” 时,工作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质量管控员会为了一个微小的瑕疵而拒绝放行,因为“这关乎一条生命”;研发人员会主动钻研到深夜,因为他们想“拯救更多的家庭”。
看透“头盔行业的本质是生命”,不是一个哲学思辨游戏,而是企业战略重塑中最务实、最关键的第一步。 它指向正确的“战场”,而非只是赢得一场“战斗”;它关乎“为什么而活”,决定了企业的高度与格局;它是“道”的层面,而具体策略是“术”的层面。以道御术,则术必成;无道之术,则术必衰。 在战略重塑的漫长征途中,花再多时间去探寻、辩论和看透行业本质,都是一笔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它确保了你的企业不是在用最高的效率爬一把搭错了墙的梯子。 当企业进行战略重塑时,请问问自己:我的行业,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看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