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难管理?优秀管理者已开创新路
如果询问一位企业管理者:哪个群体最难管理?答案大致是00后、90后(特指泛90后,年龄接近00后的人)。
“店里有个1999年的小孩,5年跳了13次槽。他说‘就在你这干半年,存够钱就去骑摩托玩’。发奖金也油盐不进……”
一位连锁理发店长的诉苦,道出了无数管理者的心声:年轻人,太难管了!没有责任感,总喜欢躺平,还不能管得太严格,否则就要跳槽。

管理失效?不只是个案。
一份报告显示,餐饮行业一线服务员工的离职率高达86%,其中年轻人占绝大多数;制造业、服务业同样头疼于频繁请假、短期离职;即便在高学历扎堆的互联网、金融圈,年轻人也以各种方式“抵抗”着传统管理。
问题来了:年轻人真的只意味着“不负责任”和“难管理”吗?
其实,年轻人,也可以“自燃”。
讲一个身边真实的故事:
我认识一位90后的年轻人,读完初中后就早早地去到温州的鞋厂打工。或许因为头脑聪明,学得快,一段时间后单日工资就比早来的长辈们高了。
但是他经常隔两天就请假,经常因为和管理员发生矛盾而跳槽离职。用他的话说:“挣的钱够明天花就行。”长辈苦口婆心的劝说改变不了他的心态,工厂线长、组长的话更是丝毫不起作用。之后六七年里,“不负责任”是周围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转折发生在半年后。再见这位朋友,他竟然从原来那个最难管的“刺儿头”,成了勤恳踏实工作的模范员工。为什么呢?
原来,在这半年时间里,他家中父母生病,他自己的孩子也出生了,一夜之间,他成了需要撑起家庭的顶梁柱。家人的需要一下子让他收敛了以前所有的坏习惯,成为奋发有为好青年。
有一位十分著名的管理者曾经说,职场中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第一类人,不管别人怎样引导,都无法“燃烧”起来;第二类人,付出时间引领,也能“燃烧”起来;第三类人,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就会自己“燃烧”起来。
无疑,以前的他正是“不燃型”的人,而短短半年时间的人生境遇,让他不得不转变成“自燃型”的人。
有一位很有成就的长者,他总是说:“没有家人的深情期盼,我将一事无成。”家庭责任,往往是驱动年轻人蜕变的核心力量。

由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年轻人难管理”只是一个表层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年轻人缺少内在的驱动力。
一个人总会经历自然而然的成长过程,但这个自然过程的长度有所差别,或许需要几年,或许需要几十年。如何让年轻人尽早成长为有担当的职场人呢?不能依靠由外而内的管理,而需要一个引领者,引导年轻人去开发由内而外的自驱力。
如何开发呢?《论语》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把根本立住了,才能催发内生的力量。
很多年轻人之所以难管理、想躺平,其原因在于他们心中迷茫,不知道辛苦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说得更究竟一些,他们看不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现代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的马克斯·韦伯讲,近现代人类社会经历了一场“世界的祛魅”,我们的人生从过去被赋予意义,到现在需要主动寻求意义。
但许多年轻人,就在寻求的人生意义的过程中迷了路。这时候,正需要有智慧的人,带着他们去找到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这没有特定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去定义,但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养家糊口:靠着自己的双手 ,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赢得富贵。
第二,展示才华:凭着自己的一身本事,创造了不起的成就,赢得功名。
第三,成就他人:依靠自己深度的思想、创造的平台,影响、托起更多人实现人生的价值,赢得人心。
第四,修炼心灵:让心灵愈加纯粹,无所亏欠,赢得心安。
一个意义清晰、目标明确的人,尚且觉得人生几十、上百年不够用,又何来时间去虚度、躺平呢?
所以,当代管理者,需要将自己升级为引领者。引领年轻人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再轻轻地送上一句:“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点燃年轻人的内驱力,方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难题。
✦
•
✦
互动话题:
你对“90后”“00后”的管理有怎样的“窍门”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