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杭漂回乡接班,这位95后“建二代”决定“借光成长”

  2025-08-28

每天早出晚归,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和一群中年大叔默契地完成添料、品质检、废料清理等流水线工作,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灰头土脸。

25岁之前,汤佳妮从未想过,这是她会经历的生活。用她的话来说:以前,我的处于封闭的状态,对很多事物都很排斥,包括回家族企业接班。

汤佳妮是一名“建二代,父亲汤俊怀是安徽城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洁科技”)的董事长。该公司从建材业务起家,如今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施工为一体的环境修复科技企业,年收入过亿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汤佳妮都有一个执念: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有一番成就,而不是借谁的光。即便这个人是的父

然而,在最初几年的职场生涯中,汤佳妮的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越来越低。直到参加完润泽园教育举办的一场企二代学习会,她打开了新的思路。

汤佳妮决定回到家族企业,在父亲给她提供的平台上“发光发热”:她在生产车间当过工人,也在负责生产管理时为工友们推动解决了棘手的技术难题,从而提升了产品质量,如今则在销售部门努力创造业绩。

接班并非所有企二代的保底退路并不比自主择业更容易至少,在接班的路上,汤佳妮已经成长为那个可以被信任的人。

微信图片_2025-08-28_095126_665.jpg

丢掉“铁饭碗”,站上父辈的肩膀

1998年,汤佳妮出生于安徽宣城。两年后,父亲汤俊怀从当地国营畜牧场离职,创办了安徽华普集团公司(安徽城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前身),开始生产石棉瓦、地砖等传统建材。

作为家中第一个孩子,汤佳妮从小没有因为女孩的身份而被轻视或过多保护。

父亲总是教导她勇敢表现自己,勇于担当大任“把自己当成一只刚出窝的雏鸟,在学习飞翔的过程中可能会跌跌撞撞,但能飞就要去飞。别人能行的,你也一定可以!”

2015年,汤佳妮考入贵州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大三时,她竞选成为学校里的院团委副书记。

大学毕业后,汤佳妮曾在杭州的外资银行负责过投资理财业务,也在法院做过新媒体工作。

看起来光鲜和稳定的铁饭碗,没有让她感觉到快乐。相反,“枯燥、无聊、创造力被压抑和没有成就感”困扰了她很长一段时间。

此时的汤佳妮还没有回家族企业的想法在她看来,如果因为职场不如意而回到家族企业,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转机发生在2023年6月,汤佳妮在父亲再三推荐下,报名参加润泽园关于企业二代的学习会

恰逢汤佳妮职场的失意,她决定“去玩玩看”。会上,她发现,同学们的年纪和经历都差不多,各有各的难题和烦恼。

而一位同学的话更让她记忆深刻:“如果父辈已经创造了比较好的平台,我们其实可以坦荡地接受,不必拘泥于我们自己有没有创造什么成就。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我们或许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微信图片_2025-08-28_095132_286.jpg2023年6月,汤佳妮(前排左二)参加润泽园企二代学习会


这让汤佳妮释然了很多。回到杭州后,她开始认真思考要不要回到家族企业。

最终,汤佳妮做好了决定:“可能,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如果我想做成一些事情,没有一个平台会比家里的这个平台给我的机会更多了。其他平台会看我有没有能力,而不是缺我这一个人。但回到家族企业后,所有人对我的托举都是不遗余力的,尤其是父亲。

汤佳妮出生的那年,父亲已经33岁了。如今的汤佳妮也已近30岁。尽管父亲看起来仍精力旺盛,但头上的白发、眉间的皱纹,让她明显感觉父亲衰老。我很希望自己成为厉害的人,就能为父亲分担辛苦和压力了。

2023年10月,汤佳妮在杭州的房租到期。没有和父母商量,她辞去了法院的工作,把自己和所有的行李都打包回了老家。

微信图片_2025-08-28_095140_760.jpg生活中的汤佳妮

拒绝“花架子”,从成为车间工人开始

得知女儿想回家族企业上班,汤俊怀没有意外,很平静地问汤佳妮:“你想什么岗位呢?”汤佳妮回答:“销售”。

汤俊怀没有同意。他对女儿说:“你不了解我们的产品暂时做不了销售。”已经做足心理建设的汤佳妮没有生气,更没有放弃,而是淡定地问父亲:“我怎么样才能有资格做销售?”

汤俊怀给女儿布置了几个任务:一,读《五项修炼提升职场竞争力——德鲁克管理学的应用与实践》(润泽园教育编著)二,在生产车间待三个月。

读书不是难事。但对于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年轻女孩来说,到一线车间去干脏、苦、累的活儿,则相当有挑战。

好在,汤佳妮从小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在她看来:“别人干力气活,我就干力气活;别人从早干到晚,我就从早干到晚;别人忍得了一身脏,我也可以。”

在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工人将水、混泥土等原材料倒入生产机器机器进行自动化生产产品成型后,经人工质检没问题便进窑养护。此外,生产过程会产生一些废料,需要人工清理。长时间不清理,机器会堵住。

因此,生产车间的工人在一天中需要完成原料添加、产品送养、成品质检、废料清理、卫生打扫的工作。

看起来并不复杂,实则熬人。车间工作时间一般为早75,遇到供货量需求大时,还会提早或延迟。期间,工人只能一直站着。机器不停,人也不能停。工人吃饭或去洗手间,需要彼此轮换,且不会超过10分钟。

在生产车间上班的第一天,到下午3点时,汤佳妮就感觉自己快站不住了。车间领班看到汤佳妮脸色不好,便走过来问她:“要不要去休息下?”

忽然得到特殊关照,汤佳妮反而一下子打起了精神,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能行。”

微信图片_2025-08-28_095144_975.jpg汤佳妮在生产车间学习

当工人们都下班,并不意味着汤佳妮一天的工作也结束了。晚上,她可能还要给父亲汤俊怀当司机和秘书,陪他参加一些重要的商务应酬。

汤佳妮记得,有一天下班后,她随父亲参加了一个商务洽谈,结束后到家已是凌晨3点。第二天车间上班时间是6点半,要想上班不迟到,她只能睡2个多小时。

那是冬天,皖南地区刮着刺骨的风。清晨5点半,天还未亮。闹钟响起,汤佳妮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随即起床。

“如果我说因为工作太晚耽误休息想请个假,可能包括父亲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接受。但一线工人不会听什么理由,他们只会看我来没来。我既然想跟他们打成一片、既然想在家族企业里做好,那我就是得在。

微信图片_2025-08-28_095150_964.jpg汤佳妮去车间上班的冬天早晨

汤佳妮的努力,工人们看在眼里,对她的评价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汤佳妮刚去生产车间的时候,有工人调侃她:“你爸让你到这里来,是不是在故意整你啊?”对此,汤佳妮只是笑笑。

后来,工人们发现,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姑娘,却很能吃苦。汤佳妮还听到有工人在私下表扬她:“是一个干实事的人,不是花架子”这让汤佳妮感到很欣慰。

解决问题“小老板”,不急于接班

先后在地砖车间预制砌块车间工作一个多月后,汤佳妮对自家产品的生产流程已经非常熟悉了。于是,她被提前调离一线,开始做生产管理的相关工作。

在这一阶段,她解决了不少质量问题,提升了产品质量,还学会了洞察人心。

举例来说,城洁科技主要产品是生态挡墙护坡砌块,它从浇筑到脱模都是在模车里进行。因其混着钢筋和水泥,又大又重,脱模成了棘手的环节——需要把模车上的众多螺丝拧出,然后打开模车的围挡,再用千斤顶把砌块抬出来。但模车容易生锈、也容易固结水泥,导致不好开模。

微信图片_2025-08-28_095154_856.jpg城洁科技的生态挡墙护坡砌块应用场景

在生产车间时,汤佳妮就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几个模车的螺丝,工人们都不拧,而是爬上模车,用大锤把本应拧螺丝松开模车围挡的位置砸开。

而砸车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隐患:模车比正常轿车还高,工人普遍年龄偏大,稍不注意,可能会从模车上跌倒;砸车噪音很大;模车易变形,产品受损。

汤佳妮曾对提出质疑,但被工友提醒:“不要轻易指手画脚”她也担心因为自己不懂技术给工人们造成麻烦,便没再多说。

直到有一次,车间主任来巡检时斥责工人们:“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不要砸这个模具。”汤佳妮才意识到,这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正常现象”。

工人们解释:“螺丝拧不开,质量也不行”。汤佳妮便找到采购负责人,后者采购了一批新的螺丝,但螺丝还是经常坏。

汤佳妮又找到研发部负责人,对方也很生气只要多轻轻捣鼓几下在合适的位置轻轻敲几下就能开模。但工人们性子比较急、图快,就暴力开模,是他们操作不规范。但汤佳妮隐隐觉得,逻辑不是这样的。

在之后的一轮百日奋战中,汤佳妮把质量问题重新提上了议程。

这一次,研发部负责人把汤佳妮和生产负责人叫到车间,想亲自向大家演示如何轻松开模,但倒腾半天也没有成功。最后,他也爬上模车,用工人们砸模车的方式完成了开模。

汤佳妮发现,尴尬的局面反映出一个本质的问题:研发模具的人和使用模具的人是“两条心”,前者忽视了后者的使用习惯。

意识到是研发的问题后,研发部在后续提出了一个备选解决方案——如果工人拧不开螺丝,可以用气泵辅助开模,无需暴力模。

除了开模难,这次百日奋战还解决了原料搅拌不均匀等难题。

更重要的是,原本各自为战、相互推诿的不同部门的人,在认知上实现了同频。尤其对于工人们来说,他们内心无声的渴望终于被看见、被满足了。

这也使得汤佳妮在工人们心中的地位更重要了。

一次,因为参加润泽园教育的学习会,汤佳妮缺席了公司生产部的共创会。期间,一位工人来找过她,并感叹了一句:“生产的共创会,小老板不在,就没有意义”。

对汤佳妮而言,“这是对我非常大的认可。这种认可不是父亲给的,而是我自己挣来的。我在为他们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2025年3月,汤佳妮如愿来到销售部轮岗。她希望用3-5年时间,新生代视角给城洁科技探索一条新的销售模式。

至于何时正式接班?汤佳妮表示,那是顺其自然的事

当下,随着民企传承进入关键期:创一代白手起家的产业积累与二代“借光”还是“破局”的身份焦虑交织,代际观念碰撞、能力验证阵痛与传统企业转型压力叠加,成为当下民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但对于很多包括汤佳妮在内的企二代来说,所谓传承,不过是站在父辈的肩上,活出自己的光。

微信图片_2025-08-28_095159_414.jpg汤佳妮与父亲

更多动态
关闭

快速登录/注册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我同意并愿意遵守《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认真阅读并勾选
确定要退出当前账号吗?
您可前往设置用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