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活出温度

在很多人眼里,一个企业家的首要职责,就是挣钱。
可有一位董事长,偏偏走了一条“看似不务正业”的路。
别人忙着算利润、抢市场,她却带着员工看报纸、读书、上课;别人想着怎么扩张、做大规模,她却在公司里办学习会、讲心法。
在旁人看来,这是一种“花钱又费力,不能马上变现”的做法。可在她心里,这些,恰恰是自己能够走到今天最重要的依靠。
她常说:“学习让我看见了更多,看到了更远,也让我敢于放下,更敢于相信。”
这位董事长最早带员工学习,是从读报纸开始的。
公司创立之初,她买来一份份报纸,大家一起看、一起讨论;之后,她又添置书籍,组织大家共读;再后来,她报班上课,还带着团队一路学习。
别人不理解,觉得花钱又折腾。可她心里很清楚:钱可以再挣,人心的格局要靠不断学习才能打开。
“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机器,不是规模,而是人。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学习的心,企业就会慢慢僵化。学习的力量,也许是无形的,但它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学习改变了她的眼界。
刚开始创业时,她和很多人一样,心里想的都是“怎么多赚点钱”。但慢慢地,她发现钱能解决的问题并不多。 她记得很清楚,有一年公司里一位年轻的主管,因为家庭问题,整个人陷在情绪里,几乎要崩溃。 对方打来电话,一边哭一边说:“老板,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如果在过去,她可能只会安慰几句,或劝她“把工作做好就行”。可那时的她,通过学习,懂得一个人有时候需要别人点亮。 于是,她约那位主管出来,陪她聊,带她去听课,和她一起看书。很久以后,那位主管对她说:“要不是你,我可能真坚持不下去了。” 那一刻,她特别感慨:“每一位员工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或许还有不为人知的困境。经营者付出的不应只是薪水,更应当是一份支撑、一份希望——是能陪他们穿越风雨、成长的力量。”
学习,学的是知识,悟的是心法。
这些年来,这位董事长最大的体会是:以爱唤醒爱。 “对待员工,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甚至比对待孩子更谨慎。经营者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一个人的选择;经营者的一次坚持,可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有时候,员工离开公司,她心里会失落。但她不埋怨,“也许对方只是去寻找另一种成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这段经历总会成为人生的一部分。” 她记得有个高管,离开公司几年后又回来了。对方说:“外面走了一圈,发现还是你说的对。” 她并没有觉得自己一定“对”,只是坚信一个原则:企业最大的价值,不是留住人,而是留住人心。
当然,这条路并不轻松。
有的人不理解,觉得学习是“务虚”。有员工甚至直言:“老板,我们能不能少学点课,多发点钱?”那一刻,她心里有过短暂的犹豫。可很快,她便想通了,“金钱只能解一时之急,而成长才能应对未来之变。”
“成长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使命。没有学习的企业,就像没有根的树,可能短期长得快,但终究撑不住风雨。”
这些年,她越来越明白“经营企业的意义”——
“作为经营者,责任不只是赚钱。赚钱,只是企业运转的结果,而不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为员工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服务,为社会承担责任。”
所以,她选择不盲目扩张,而是扎扎实实地做一家本地的好企业。
她说:“我们不求规模最大,但求最有温度。”
从创业伊始,她就很注重团队建设。她提升员工福利待遇,定期举办培训或者学习会,将大量精力投入团队培养。
在别人眼里,这很“傻”。可在她看来,这才是最明智的投资。
因为她看到,那些愿意学习、愿意成长的员工,会在公司里撑起最重要的力量。
走到今天,她最深的体会是:一个人愿意打开自己,与企业融合,企业才会拥有持续的力量。
正是学习,让她的视野超越当下,敢于放权予团队,在质疑中坚守信念,于困境里依然从容。
一个真正有温度的企业,才能走得长远;一个不断学习的经营者,才能不断点亮自己,也点亮别人。 钱可以堆起一座企业的高楼,但唯有爱与成长,才能让这座楼长久而温暖。 她透过企业,看见了背后的核心——人心、成长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