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才有万事兴

周末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孩子兴奋地举着奖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学校的趣事,餐桌上笑声不断。
可是不少企业家朋友心里都清楚——这样的场景,自己往往缺席。
在企业里,我们习惯为未来三年、五年的发展写下清晰的战略蓝图;但在家庭里,却很少有人真正为伴侣、子女,甚至自己的健康,写下一份长期的计划。
其实,人生有四大作品:事业、婚姻、儿女、健康。
要是让我们给这四个作品的“重要性”和“投入度”打分,大多数人都会在重要性上打满分。
可一旦说到投入度,尤其是家庭和健康,分数就显得有些心虚。
我们都渴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所以才会流传那句古老的话:“家和万事兴。”
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想要“家和”,并没有那么容易。
有的家庭,表面和气,实际上人人心里在算计;
有的家庭,遇到矛盾时一味和稀泥,最后问题越积越深;
还有的家庭,夫妻对外一致,却暗藏损人利己的心思。
那么,“和”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实,一个“和”字,就有四种读音,也恰好对应了家庭可能出现的四种关系层次——
第四个层面是“和”(hú): 就像打麻将,一个人要算计三个人,彼此提防。 如果家里每个人,起心动念上都只计算自己的得失,那这个家很可能就会发生问题,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第三个层面是“和”(huò): 和稀泥,没有原则、一味妥协。 表面平和,最后酿成更大的问题。 比如孩子做错了事,一方批评,另一方就袒护、和稀泥; 或者把孩子当成筹码,借助孩子来拉拢关系。 在和稀泥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未来前程难免令人堪忧。 第二个层面是“和”(hè): 夫妻之间一唱一和,一致对外,绝不吃亏。 但是仔细想想,这种家庭氛围的起心动念间,包含损人利己的负能量。 这样的家庭,小家或许可以经营得不错,但是很难有长久的幸福。 第一个层面是“和”(hé): 心平气和、琴瑟和鸣,彼此体谅、彼此成就。 这样的家庭中,每个人的起心动念都是为对方着想,相互体贴、相互关爱,相互成就。
因此,家是我们真正学做人、建设各自和彼此心灵品质的地方。只有每一个人都为这个家着想,才是真正的家和万事兴。
所以,如果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实质性贡献,首先要在家里学会把人做好。
没有家人的深情期盼,我们将一事无成。
但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是——
我们对不熟悉的人往往客气宽容,对身边的家人朋友却容易苛责计较。这是因为,对外人,我们往往用“望远镜”在看,所以模糊了缺点;而对身边人,不自觉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看,所以容易看到不足。
身边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内在真实的状态。无论用放大镜还是显微镜,我们真正看到的,是自己。
有一位年轻的企业家曾说,如果一个人不孝顺,他是不会和对方合作的。因为对自己的家人尚且如此,对于自己的事业和发展,更不会有一份真诚。所以,对外人比较好,可能还有一份伪在,只有对自己的家人好,这才是真的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家和(hé)万事兴”的家庭氛围,可现实中,处理家里的一些事务往往觉得很难。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家的经格外难念?
《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中揭示的家庭不幸的三个主要原因,或许能解开这个困惑。
直接原因:近则卑 许多企业家父母在外人眼中是英雄,是成功典范,但在子女眼里却充满缺点。 夫妻之间同样如此,长期的相互不满意、看不惯,在家庭当中争输赢、论高低、讲得失、辩对错,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家庭问题。 解决心法:夫妻双方、亲子之间放大对方的优点,多见自己的不足。 解决方法:尝试写下伴侣或子女的十条,甚至一百条优点,去欣赏他们的优点,并真诚表达。面对对方的不足,不是落井下石,而是温暖与扶持。 主要原因:自私自利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往往期待家人更多包容、关爱和成就自己,而自己却较少包容、关爱和成就对方。 究其根源是我们心上有许多不明和贪欲,对于家有许多不当知见和过度的欲望。 解决心法:千变万化之中,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 解决方法:净心,放下自私自利的心,在付出时提起观照,毫无保留、不求回报地包容、关爱、成就对方。播种一个个幸福的因,自然会收获一串串幸福的果实。 根本原因:未能超越心道德事的原有层面 家庭问题的根源,不在表面的矛盾,而在于心灵品质的层面。 庸人层面的家庭问题不会存在于君子层面的家庭中。 解决心法:心上用功,提升心灵品质,超越心道德事的原有层面。 解决方法:夫妻、子女共同学习经典、共同成长。心灵品质提高后,家庭关系自然发生显著转变。一阴一阳之谓道,家庭和事业本来就是一体。
一方面,在家庭中“厚德载物”,包容、关爱、成就彼此,以静涵养;另一方面,在事业上“自强不息”,带动团队共学共创,共同成长,以动生发。
静与动相辅,家庭与事业一体。
《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齐家”放在“治国”之前,因为家是人生的根本。
家庭是本,事业是末,“末”即本末为一。所以本质上,家庭和事业,是一件事。
家庭是树根,事业是果实;家庭是大地,事业是天空。唯有建设好家庭,事业才能真正基业长青。
对家人的深情厚谊,也会转化为对员工、对客户的真诚关怀。
人生四大作品——事业、婚姻、儿女、健康,缺一不可。
我们不仅要经营好企业,更要经营好人生。